這幾天擴及全國的折騰,
同樣在我的臉書塗鴉牆,或是關心時事朋友傳達給我的訊息中,
明顯感覺得到,大家處於一種茫然無措卻又擔心國家未來的狀態。
不只是3/18至今尚未得出結果的立法院事件,
或是3/23-3/24的行政院事件,
我想應該都出現20多年來極為罕見的討論力度。
不論是贊成或是反對,
針對(黑箱)服貿或是針對更深層的政治層面,
已經很多討論的文章四處流傳。
這邊請容我不再班門弄斧,
但是我想說些別的感受。
首先,
我想請大家了解一點:
[沒有任何一個團體的成員,想法是完全相同的。]
以打球作個比較輕鬆的比喻,
即使是分屬兩個球隊的支持者,
(你可以自己帶入你喜歡的球隊,我只好用A跟B了)
雖然大原則上分為A跟B兩派,
但是可能有因為A是代表自己家鄉而純粹支持A的,
因為A帥哥美女多而支持A的,
可能因為激烈反對B,所以堅持支持其他隊(包括A)的,
也可能只是因為親友喜歡A被拖來湊數的...
這些人都是A的廣義球迷,也許都坐在同一邊但是他們的心思各有不同,
面對A隊勝負的反應一定有不同的看法。
關心或參與社會運動的人也一樣,本質並不能只用某種職業或政治身分概括。
大部分的人停留在下班或吃飯時間花個幾分鐘,看看電視或網路新聞,
這也算一種[關心],即使那並不深入。
也有的能獨立思考,提出支持或反對論點的人,於是有了討論,或是辯論。
而也有一群人選擇將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甚至是留在室外,進行溫和或是相對激烈的舉動。
即使只看選擇進入或在立法院附近支援的人,他們的心思也不一定跟林飛帆或陳為廷完全一樣。
所以才會在激烈的討論下,出現行政院的事件。
如果看球時支持的A球隊輸了,可能A隊迷都會想問,為什麼會輸?誰該負責?
有人說上面那個過程叫[找戰犯]。
但輸球之後,下一場又是新開始,還是有機會贏。
我想請問諸君,國家的發展需要多久時間?應該不是40分鐘或3個小時吧。
也許直到國家消失的前一秒,國家都還在發展。
社會輿論或是社會運動,
關心的議題都與國家的發展有關。
而社會運動是把國家發展議題行動化的呈現。
那麼想請問,與國家發展息息相關的社會運動,能夠用40分鐘或3個小時的前進或遺憾來評論勝敗嗎?
能夠因為一時的路線思考歧異,而逕行判斷社會運動的本質改變了嗎?
別忘了,這些投注身心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人士,
本質也跟你我一樣,就是想要關心國家的發展。
球隊戰績爛,或許可以選擇建議球隊改革,甚至不進場看。
但是國家不是球隊,社會運動也不是玩戰略模擬遊戲可以讀檔重玩。
走向劇變,國民尋求救國途徑,路子各有不同,
一個決定,可能就影響了國家走向另一個未來。
而你,可以狠得下心選擇:
[不爽,不要進場當台灣人]這條路嗎?
就這麼簡單。
我們該做的,不是急著為一時的挫折或變動尋找代罪的戰犯。
而是思考,台灣要的是什麼?難道台灣人要的只是眼前的利益嗎?還是有更長遠的目標需要周旋?
但硬要找戰犯的話,還是有口袋名單的。
他的名字叫做[冷漠]。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曾經在某些時刻做過這位戰犯。
所以,戰犯是沒資格互相推託指責的。
請謹記這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