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早春浮生(下)



















以上四張圖,是跨越八里和淡水間的即景。
我們對於這兩個地方並不是太陌生。
然而走在其中,卻又好像是來到了不知名的地方。

八里和淡水在一河之隔下,
早期須靠渡輪,現代也靠關渡大橋聯絡。
在左岸的八里,似乎還殘留著古早的生活痕跡。
除了鹹到揪眉的紅油心蛋,提醒我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漢民祠(廖添丁廟)更是告訴我們,不要忘記我們曾經受過的壓迫和苦痛。
當現代人汲汲於名利,抑或是流於無病呻吟式的抱怨以外,
又有多少人願意去查知枯槁的歷史真相?
即使廖公也只是盜亦有道的賊首,
卻又有多少人曾經有過惟吾往之、一騎當千的勇氣?

臨時起意去的八里觀音山,
雖然並非崇山峻嶺,但卻另有一番俊秀面容。
不管是因為山勢有似側臥觀音,
抑或是曾有不少觀音廟在此。
或許我一時之間,還真的觀見清涼梵音。

右岸的淡水,早已是聞名遐邇的滬尾古城。
不知是否要證明自己曾是正牌紅毛港都,
總覺得淡水的紅色建築最是搶眼。
當中西的價值觀相互碰撞時,
或許所流的鮮血正如同紅磚一般,除了殷紅,還是殷紅。

放下沉重的過去,
緩緩步行在漁人碼頭上,
這才體會到為什麼夕陽無限好。
情人橋和木棧道將水天一色輕輕盪開,
劃出銀白的波光粼粼,上面偶爾點綴著幾葉扁舟,
希望煩悶的塊壘也能隨涼風而逝,
輕輕的歌頌涼爽的心情。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早春浮生(中)



















坦白說,剛到台北時
已經不復有大學時的印象了。
雖然如上圖一的文學院櫻花樹依然盛開,
然而那又如何?
雖然青山依舊在,但是幾度夕陽紅之後,
早已把雙十年華埋在春泥中,而又沒有護花的貞烈。

另一方面師大夜市商家的變動讓我唏噓不已。
不誇張,以前記得的店,差不多四成以上都換掉了。
取而代之的是衣服、精品店。
看似變得多元,卻把師大夜市異國和平價美食並存的特色掩蓋了。
之前帶朋友要吃宵夜,沒想到以前午夜的燈火通明,
變成了稀稀落落的幾點閃燈。
也許之後要考慮轉戰南機場或景美了。
不過幸好左撇子、三兄弟、水餃店還在......

至於永康街也一樣,
絕對不是冰館倒了才沒落。
我大一大二時便有端倪。
拉麵沒有想像中的好吃,冰店和仿南部小吃店也成零星分布......
現在去那邊,除了紅蜻蜓居酒屋、平成屋壽喜燒等高級料理,
其他像是無骨鹹酥雞、金雞、高記也只是勉力支撐。
而我絕不認為鼎泰豐是永康街的一部份。(雖然大家都叫它永康街鼎泰豐)
現在永康麗水商圈的剩餘價值,
大概只剩下去一睹央行總裁彭淮南吃滷肉飯的尊容吧。

上圖二、圖三是艋舺龍山寺和剝皮寮老街的一景。
本來豬頭雪猴叡只是要去龍山寺求平安,
然而我得知連同剝皮寮、西門町都在離我學校5公里(15分鐘)內的車程時,
決定把這附近都逛一下。
(包括西門町、華西街、南機場)
當然我們的焦點還是在朝聖宗教和歷史建築,
但是我們也邊思考,
到底古蹟跟商業結合的行為,
有哪些展望,又有哪些限制。
比方艋舺跟西門町之間雖然隔得很近,
但是很難在目前的遊覽路線中,看到把這兩個點結合在一起的利多。
這麼一來,就更需要將旅遊景{點}拓展成旅遊{區}
畢竟歷史發展也不只是點跟線,而是面甚至是立體的。

另外,上圖四則是貓空夜景。
我們知道貓空已經重新開放了。
然而對於貓纜的看法卻是毀譽參半。
先把這些擱置在一邊
在晚上騎車到貓空吹風,是一種難得的感受。
台北市原本就燈紅酒綠,加上是從鳥瞰的角度來看,
以101為中心的棋盤式夜景可說煞有規模。
當然也很多人更喜歡去指南宮或動物園,
然而對我來說,只有空曠的景色,
才能讓我稍稍回憶起少時從頭汴坑、大坑往山下看的蒼涼感受。

都市的小景,不是說沒有可觀之處,
只是說暫時忘卻煩惱(即使是借酒澆愁也好)尚可,
但是那種想要整天泡在外面的地理格局卻有些支離破碎。
幸好現在自己有車了,
才不至於將眼界侷限在捷運或公車沿線。
(重要的是我算了一下,騎車比較省錢......)

早春浮生(上)

立春......卻不是立刻四季如春......



以上四張圖,都是在中部拍的。
寒假的時候,
陸續去了台中的太平(如月光森林)、新社(如薰衣草森林)、清水(如高美溼地)、
谷關(瀑布和櫻花)、豐原(廟東)、大甲(如鎮瀾宮)......
又去了彰化的鹿港(老街)、王功(漁港)、田尾(如公路花園)、八卦山、
也去了苗栗的南庄和勝興、新竹的內灣、南投的集集和清境農場......
應該還有漏掉很多。

也許因為我是中部人吧,所以我還是要說我愛這裡的一切。
也許發展不夠快,但卻自有閒適的步調,
也許算計不夠多,但卻自有濃厚的人情味。
只是有時候能夠一起分享的人也很重要。

雖然是回想的美好,
但卻比當下的充實更加甜美。
其實不應該這樣的,感覺沉溺在過去中,
然而研究所前幾週,我卻也不由自主的出現了淡淡的鄉愁。

也許不是台北不好,但是卻忍不住想說,歸屬感還是在這裡。
直指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是不是不願意被冷漠沾染?

其實很多小時後的回憶也變了:
龍谷大瀑布封閉了。
田尾的花變漂亮卻變貴了。
勝興火車站變熱鬧而商業化了。
清境農場民宿變多而美景變少了。

也許改變並不是不好,然而偶爾讓我貪婪的在記憶中賴床有何不可?
不知道是不是新的生活變得太快,所以開始想要不變的幸福。
偷偷笑我長不大也沒關係,如果童心已泯,
又如何在一次次的近身接觸中,
得到意外發現桃花源的感動?

這幾天,又騎著車到北屯、西屯、南屯亂晃,
聽著親友說南屯以前是老街、西屯以前什麼都沒有、
加上徘徊於現代與世外的北屯,
也許還應該說,滄海桑田也是滄田桑海。

那麼,暫且歇一下,買碗台中小鎮的豆花,
慢慢享受著僅剩的冬陽吧。
下一回,還得看看3月台北的浮生。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新氣象......嗎?

即將邁入碩一(下)第三週了。

其實我的心態應該還是碩一上吧。
畢竟我「形式上」的碩一上大半都在役期中度過了。

其實這種感覺很彆扭。
往好處想是:
一、提早一學期讀,似乎比較不浪費時間。
二、提早一學期讀,可以避免被師大不知從哪裡想出來的新政策毒害。
(畢竟新政策總是「既往不究」。)
三、可以堂而皇之的全部都修只開一學期的課而沒有罪惡感。
四、冬天搬家比較不會流汗。


但是,卻有更多令我不知所措的點:
一、同學和老師覺得我是忽然冒出來的幽靈學生。
二、碩一下當碩一上念,不知道原來的碩一上會不會被算在修業年限裡。
(那感覺就「虧」半年~!)
三、刺激感太重了,何況我還是「踢館」的,一堆史料和研究法都不知道>"<
四、很多「故人」用言語和眼神懷疑我幹嘛想不開去念史研所。
五、同學都各忙各的。又或許說小團體已經出現。

我可以理解碩班課程內容原本就跟大學完全不一樣。
可是我總覺得......少了什麼東西?
像是上班的同事一般,一下班(課)就老死不相往來。
當然也有一些同學約好吃飯討論,可是我不知道怎麼插嘴。

煒欣(這學期「不幸」會跟我這笨蛋一起上8學分課的同學)
看到我跟台史所的相談甚歡,說我跟台史所的很合,
我回答說:「有跟人聊天交流會比較快樂啊!」
煒欣回答:「所以你現在已經開始感覺到不快樂喔?!」

煒欣的問句沒有錯,錯的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我希望這種格格不入的現象可以趕快消失,
也希望可以沒有隔閡的跟小妹妹(同學)們打成一片。
可是坦白說,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擺脫這種困境。
雖然多要了好幾個MSN,但是總覺得不知道從何開頭。
一來是還不知道要找啥話題好,
二來是大家也都掛離開忙碌、匆忙上下線,
我總覺得我多敲一次就多打擾一次。

然後雖然我總是(心虛的)掛在線上,但是也開始不期待可以聊到天。
「體中何如」式的問句問久了,開始覺得自己是白癡。
並不是說我討厭噓寒問暖,只是我好像開始忘記,之後該講什麼。
也許服役不見得會讓智商減半,但我的反應速度似乎跟年齡漸成反比。

其實我也想很自然的露出笑容,
可是這兩個禮拜,我發現自己不是苦笑就是冷笑。
我好像開始想不起來該怎麼開心。

雖然我還沒像豬頭叡(我弟)一樣,覺得生活一成不變,
可是再來呢?當人情味越來越少的時候,
是否我也會開始灰敗,繼續冷漠而不覺得自己冷漠?

然後現在窗外還該死的下著雨。
如果我可以不要臉的大聲說我的心中也下著雨,
希望在我臉上開始下雨的時候,會有一個人幫我撐一支小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