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3日 星期一

簡單比較臺北的師大、南機場與景美夜市

為什麼要比較這三個夜市呢?
因為我最常去...(羞)
當然,會有一些主觀意見啦~!
加上我是路癡,無法一一指路,就只能大概講位置,
大家自行對照啦:


一、交通

1.大眾運輸:
師大夜市(台電大樓站出口3)和景美夜市(景美站出口2)
都是緊鄰捷運站的夜市,
應該都比南機場夜市需要坐670公車到達方便。

2.騎機車:
(1)從我住處(汀州路與師大路口)出發的話:
          到師大只有1.2公里;
          到南機場夜市為2.7公里
          到景美需要4.8公里....

          但若從臺北車站出發的話:
          到師大為4.5公里,
          到南機場夜市需要6公里,
          到景美.......8.1公里.......

          沒辦法......畢竟師大夜市比較接近市中心.......

(2)以行車、停車方便度來看:
          在景美夜市絕對不會找不到停車位。
          一般來說,我從景中街彎進夜市範圍後,
           騎進夜市的景文街不會太擁擠...所以我時常停在夜市裡買東西......
           也滿常停在靠近夜市景美街旁的光頭炒飯那邊,
           再走30秒的路進景美街。

          南機場夜市要騎進去不難....
          我以前笨笨的都從和平西路接中華路....車子比較多。
          但是現在從汀州路往一段方向走,左轉南海路再右轉惠安街,
          基本上遇到的車陣很有限。
          停車的話,以前我會騎進去夜市裡,邊看邊買,
          但是現在我就會停在夜市旁的忠義國小附近,再走一分鐘進夜市。
          會這樣做這有2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南機場夜市會有警察抓單行道逆向和隨便停車的。
                                      所以我寧可乖一點,也不想多吃600塊的晚餐。
          第二個原因是:去年(2009)年以後,南機場的知名度,
                                      隨著如食X玩家一類美食節目的採訪而大增。
                                      前天我經過時,又看到TVXS的採訪車進去....
                                      聽說是莎莎要來,可能過幾個禮拜電視會播吧!
                                      每當電視一播出,大概這之後2.3個月,
                                      假日的南機場夜市就會擠得水洩不通,
                                      平日的南機場到還好,但還是會多出一半左右的遊客。
                                      所以假日我甚至不見得敢騎去那邊停,
                                      怕找不到停車的地方。這跟我大學時代有所不同。

           師大夜市就不用說了.......
           假日、下午2點以後,幾乎說是一位難求.........
           所以我假日或夜間若不得已,是不進去師大夜市吃飯的..........
           (早上上課就停好車、或是走去夜市的狀況例外)


二、食物特色與消費族群
1.師大夜市
(1)浦城街(13巷)的「異國料理街」是相當著名的,
          適合約會、親友聚餐。
          不過那條街上大概只有藏味館、泰風小館、一間韓國餐廳比較便宜......
(2)夜市的主力—龍泉街(宿舍後方)、師大路(奇數)巷、泰順街,
          則藏有為數極多的食物。
          不過我個人是覺得,比起我念大學時,種類減少了一半以上,
          因為很多店都拿去賣衣服、小飾品了。
          不過我必須承認,這些服飾、飾品店,至少看起來窗明几淨,
          即使是路邊攤位,(老闆)也很賞心悅目!
          我想若視為平日無法到東區殺時間的替代品,或許勉強可行。
          近期來說,相信「左撇子炒飯」的消失,最是令師大學生扼腕。
          一般而言,師大夜市有店面的,價位從25-600不等。
          而攤位的食物一般來說可散買,比店面划算。
          如果各位有興趣知道細節的話,
          我們可以私下討論一下XD
(3)若嫌錢花不完,我可以帶你去永康、麗水、金華街那邊。
          這幾條街是國際觀光氣氛等級的。
          我認為CP值較高的,是誠記麵食館、鳳燕小館之類的。
           (東南亞的食物比東北亞、歐美的平民多了......)

          師大夜市由於介紹文太多了,我覺得就不用贅述。
          在此只列舉幾個可能較不為人知的例子:
          A.健康滷味
              我自己認為這間比死鹹的燈X滷味好....
              因為健康滷味是蔬菜大骨湯頭、且有加蒜蓉調味的。
              吃起來不會有味精的乾澀感,很清爽。
              價位上也跟老闆的笑容一樣親切(因為位置在夜市後段...)
              所以我都寧可多走一點路去這間。

         B.小戴雞排、師園
             小戴這家店很接近我家鄉台中的口味,炸雞柳是一絕。
             不過單價真的很高,老闆常常會臨時休息,所以客源不太穩定。
             師園是夜市裡味道最重的鹹蘇雞。重點在蒜頭有炒過,很香。
           
         C.加里曼丹+永珍小館
            這2間店是鄰居(泰順街2巷,比較靠近圖書館那側),
            老闆們感情太好,2間店共用1間廁所。
            加里曼丹是百元上下的東南亞小館,最好吃的是雞腿系列。
            永珍小館是25-80元的家常食物,飲料喝到飽,可供我們度小月。

        D.成都麵館、阿姨水餃
            都是巷子裡的麵食店。
            成都麵館的招牌在哨子麵,加辣的話更好。
            不過據同學說,配料已經台式化了。
            阿姨水餃招牌就只寫「水餃」,
            但裡面賣的是水餃、咖哩飯、涼麵、大碗公麵。
            我個人最喜歡大碗公麵,肉大塊、菜大片、藥膳蔬菜湯頭補!
            雖然價位從大學時的55一路漲到80,但是跟成都麵館一樣,
            我都會吃到9分飽以上,所以還是很划算。
         
2.景美夜市
(1)主力在景美街。
          我真心覺得裡面的米粉湯系列不錯!
          米粉湯是粗粉、大骨湯頭,因為配料簡單,一大碗只賣25。
          配上炸三鮮、紅燒肉、炸甜不辣等小菜的話,
          是很飽足的一餐!
          而景美街不是賣食物的店家,賣的東西都真的是路邊攤等級....
          最高級的大概就是伊東屋吧......
(2)景美街外的幾條支巷也有佳作。
          像是光頭炒飯,雖然不是快炒型的,平均需要等10-12分,
          但是味道更香了,特別是羊和牛肉炒飯(麵),沒有腥味!
          右邊隔壁攤的羊肉湯也一樣好喝!
(3)微笑碳烤是走便宜(一串11元)且多樣化的路線。
          雖然美味度比不上平均價位較高(單價25-70)的鄭家碳烤,
          但是能夠豪邁亂拿7、8串完全不同食物的爽感,實在無可取代!
(4)在附近世新大學後門的mint麵店,似乎搬到夜市旁邊了,
          我沒吃過,但我每次經過時都客滿,那麵店的位置又超級裡面的,
          想必有一定的特色吧?

3.南機場夜市
(1)夜市主街我不知道名字,
          但與中華路307、309、311、313巷垂直,
          交織成一方塊狀的美食區。
          對愛逛街的人來說,南機場似乎不太能殺時間,
          因為幾乎沒賣食物以外的東西......
(2)主街的話 ,門口的山內雞肉飯可以試試。
          主要是我自己喜歡吃雞肉啦....覺得這間店的雞肉口感較嫩。
          走進去的話,可以試一下鈺師父生煎包的玉米肉煎包,滿特殊的!
          還有沙威瑪,可當作握便當吃~肉滿香的。
(3)另外,好像媒體都會來拍好吃炸雞、蚵爹,
          不過我這邊想額外推薦一家「家家福炸雞」。
          這間炸雞的老闆好像是對面「上好便當」老闆娘的兒子,
          他們時常在兩間店之間跑來跑去......
          不過我是覺得,他們的炸雞有做過去油處理....
          紙袋不會被油浸爛;吃起來也格外脆。
          但是口味上比較清淡一些,似乎有一些健康考量吧?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小老闆問我話的時候,語助詞特多:
          「加辣好不好呢?」,「我幫你炸酥一點點好嗎?可以嗎?」
          「不小心秤太多了,但是多的請你吃吃看呢,下次再來吃吃好嗎?」
          「唉呀...這是我們店的名片,我們都是現炸,比較久呢....
              喜歡吃的話...可以打電話來預約喔~!」
          真是厚禮數....而且他的表情好像很怕我生氣,有點畏畏縮縮的....
          我明明長得很親切啊@@
(4)夜市外圍的店,也有很好吃的,
           像是忠義國小附近全家旁邊的「黑白切」,
           另一頭的「福州麵」
           大概沒啥人會注意,但是湯頭或調味都很好!

當然我這篇文章不可能把3間夜市的東西都介紹完...
只是說,想簡單比較一下特色。
額外想說一點的是以下幾個綜合的討論:

甲、綜合特色
師大夜市:價位最高的觀光夜市,走異國料理路線。
景美、南機場夜市:傳統型夜市,南機場更純粹是吃的。

乙、餃類
餃類是一個平民食物的指標(單價低、易飽)。
一個夜市的餃類,關係到夜市的聲譽。
上述三夜市中,扣掉已知連鎖店的餃類,還有:
師大夜市的阿英鍋貼、阿姨水餃、牛肉麵的湯餃。
景美夜市的景美水餃、蒸餃、水煎包攤賣的鍋貼。
南機場夜市的來來水餃、秀昌水餃、阿亮水餃、30元蒸餃。
         
坦白說,我覺得上述鍋貼、水餃對我來說沒有味道上的差別。
不過南機場的餃類普遍比較鹹一點點 ,且有加入韭黃。
而餃皮都是偏軟,好幾次我夾起來還沒放到嘴裡,皮就破了...
景美水餃的餃皮比較Q,但是內餡比較清淡,但另一方面想是爽口。       
內餡是傳統的高麗菜和韭菜。
師大夜市的阿姨水餃內餡最飽滿、但皮不太穩定,時軟時硬。
味道的話,淡到必須靠醬油調味,而且餡肉有時硬了一點點。
而各大夜市的鍋貼,我想師大阿英鍋貼還是比較有水準的。
而且坦白說,阿英阿姨對客人的親切程度是夜市裡數一數二的。
景美的鍋貼很容易包不好而開口笑....可想而知吃起來會比較乾。

以價格來說,

景美水餃的算法是:
12顆50=1顆4.16元。

這比起南機場的水餃:
來來水餃10顆50=1顆5元
秀昌水餃10顆45=1顆4.5元。
划算多了。

師大那邊:
阿姨水餃以前學生價曾經有一顆3元的。
現在好像漲價了,就不是很確定了,因為我不是很愛吃。
牛肉麵水餃就....偶爾當作吃吃湯餃吧。

鍋貼倒沒大差別,都是一個5元。

丙、媒體的過度包裝
這是我一直很在意的。
夜市的口味一般來說就是平民化。
而精髓就是老闆與客人間互動的「人情味」。
我不是貪小便宜的人,但是我希望所花的錢都要有意義。
我不是唯心論者,但我也不喜歡態度差到讓我吃不下去的店家。

其實我自己也很愛看媒體的美食介紹,
像是食X玩家、X視新聞雜誌、臺灣尚X之類的電視節目
或是X果日報、X週刊
或是網路資料(愛X網、PXT)
都是我的資訊來源。
只是很多時候,在地人就會知道,某些店家
其實沒有報導說得那麼特別,但總之一報導後,
人潮就會洶湧。
店家的態度就會自以為是。
食物的品質更是無可救藥的下降。
我住在台中時的逢甲夜市也是,
現在在台北的師大夜市、南機場夜市更是。
所以前一陣子,我寧可去相對來說食物多樣性比較低的景美夜市。
(但是老是吃景美,是比較容易膩......)

不過,或許隨著時間過去,
大家也會慢慢重新建立鑑賞的標準吧,
所以,搭配著吃,也還是不錯的,
至少,晚餐就不會老是在煩惱了。

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一

文評02:〈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雜感

建議在看這篇小文之前
先把我貼過的〈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系列文章看一下:

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上)

http://begin6189.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html

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中)

http://begin6189.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15.html

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下)

http://begin6189.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1050.html

其實,我一直在躊躇,是不是要把這篇文章視為歷史文章;
因為很明顯的,這是一篇有著個人感情的回憶文,
雖然有歷史背景,但是並沒有要作歷史考證的意圖。
或許正跟王先生一直都不認為有絕對的歷史事實有關吧......

嚴格來說,王明珂對父親的回憶,並不特別。
即使是回憶內容中,「孫立人」的名字不斷圍繞著我們,
但是,王明珂的父親,也只是個外省老兵的縮影。

那麼,我為什麼還要放這篇文上來呢?
記得以前跟Dogu聊天時,他說他想看看對蔣介石的介紹。
那時候,蔣介石日記似乎慢慢在市場上發行。
我跟他說:蔣介石可說是熱血軍人、唯利商人、混世魔王,
但是,我們都沒經歷過那個蔣介石的時代。
我們很難體會經歷過那時代的人,
對於自己的性命能不能留到下一餐的焦慮感。
當然,我們有許多人知道民主的價值,所以我們反思,
但是,老榮民或是「外省人」們的過去,我們也需要尊重,
而不是將其視為腐朽、被洗腦的渣滓。

當然,王明珂這篇文章,也毫無遮掩的顯示出
「外省人」在來台初期所享有的種種特權。
然而,我想請你們看的是:王明珂對於他爸的情感矛盾
在某些時候影響到他自己的歷史研究,甚至是人生觀。
或許史界同好們,對於這種半口述式的文章多半嗤之以鼻,
認為王明珂放了太多想像,也太多對過往是純真美好的一廂情願。
但是,當我們慢慢能接受「很多事不是絕對」的命題時
或許才能知道王明珂的內心吧。

記得這個學期初,王明珂教授來我們系上演講。
那時候,我只感覺他是個很後現代主義的學者,
將很多歷史資料,視為一種有意識的文本。
而當我看到這篇文章,我才開始瞭解,
為什麼他那麼討厭絕對的事物。
因為他覺得他自己或我們的存在,原就是充滿著矛盾吧。

這篇文章也被轉錄到批踢踢上。
扣掉無腦鄉民們的留言,
有一條推文是我注意到的:
「推 cleon:王明珂...是我爸爸,所以只好給推。但我從沒聽他說過這些     11/15 17:48」
因為底下的推文已經可以證明這個網友確實是王明珂的兒子,
所以這條自述便顯得頗有趣味。
當王明珂寫了這篇長達13頁的文章發佈後,
他自己的兒子卻至今才知道王明珂的過去有如此的心路轉折。
為什麼他喜歡聽長輩說說過去,卻不對自己的孩子說這些?

是王明珂也想顯現自己在孩子面前是個強者嗎?
抑或是王明珂有其他的理由隱瞞至今?
呵呵...誰知道呢?

而直至今日,當我們還吵吵鬧鬧於狹窄的統獨或其他政治社會議題時,
還有多少人會對這些逐漸走到角落的回憶多看一眼?
當忝為歷史研究者的我們,沒有注意「人」是有活性、有思想之時,
甚至刻意用「史籍未載」這種學術化的理由予以否定時,
我們對歷史的認知,還能夠稱之為有意義的嗎?

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下)

(第三段、第四段,請看本系列中篇文章)

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上)
http://begin6189.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html

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中)
http://begin6189.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15.html

(五)
那次見了孫立人將軍一面後,父親的事業開始走下坡。
後來我知道,那幾年父親替肥料公司解決了不少煙害賠償問題,
使得那些高雄議員們無法藉機勒索。
然而父親的才幹以及他在「省政府」方面的人際關係,卻讓那些議員覺得有機可乘。
他們要父親為他們介入的一些地方工程向「省政府」官員說項,
並答應在工程預算通過後,以工程款的一部分作為關說酬勞。
那時,經常有豪華轎車停在我們家門口,議員親自來「接」父親到台中出差,
但我們看得出父親的身不由己。母親常哭著求父親不要與他們來往,
但父親似乎有把柄握在對方手上,不得不去做那些為公共工程說項的事。
家中又開始為了錢成天爭吵,因為父親不但沒得到佣金,還負了不少的債。

此時我已在讀高中,忘卻這些憂煩的方法是混太保、打群架。
高一、高二時,父親對我在外闖禍不但寬容,還經常「很有辦法」地替我解決問題。
每當我被一個學校開除時,他就動用關係替我再找學校;
當被我打傷的人找上門來,他悄悄地與對方在外面商談賠償,不讓母親知道。
那時我卻很少關心他,直到有一天母親對我們說,
其實父親早已被肥料公司開除,並陷入一些金錢官司中。
這時我才注意到父親的改變;他變得消沉、靜默,忍受母親對他的數落,
他已完全接受自己的失敗,也不再想對我們證明他很有辦法。

由於沒考上大學,20歲時我必須入伍服兩年兵役。
我剛進入軍中,父親便入監服刑,不久被轉入醫院。
新兵訓練結束後,我被分發到金門前線,無法回台灣看他。
父親從獄中寄給我的信裡寫道,
「吾一生戎馬,從未做出對不起國家社會的事,今受小人陷構……」
我流著淚讀他的來信;他說的不是真話,但我更能因此感受他的痛苦。
為了生活,為了讓妻兒及村上朋友瞧得起他,
他掙扎於做個正直的軍人和有辦法的大人物之間,
而至死他仍相信自己是個軍人。

在軍中,我對父親所經歷的「抗戰剿匪戰爭」又有了些新認識。
我到金門戰地單位報到的第一天,便有多個老士官來到營部,
說是來看「小老鄉」——那就是我。
後來由於我成為業務士官,查閱人事資料時驚然發現本營竟有數十位湖北籍老士官。
與他們相熟後我才瞭解,他們原來都是1948年從湖北某縣結伴逃難的同鄉農民。
到了上海,住在車站與騎樓下,沒得吃、沒得穿。
有人拿粥給他們吃,又拿衣服給他們穿,
要他們在一些名冊上劃押簽字,說是為了領饅頭。
就這樣,他們便糊裡糊塗地成了軍人。
後來我知道本師其他營裡也多有這樣的情形——
所謂抗戰「剿匪」老兵,有許多其實只是當年的難民;
當時許多國民政府軍的部隊被打散後,在上海、廣州重新「整編」,
也就是抓些難民來當人頭充數。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老士官,而是一位老中尉人事官。
他成日喝酒嫖妓,經常因欠債而讓老百姓告到軍營來。
有一回,我們年輕的營長發火了,他對喝得醉熏熏的老人事官說要將他送軍法。
「你要把老子送軍法!你要把老子送軍法!」人事官突然發狂地叫罵,
「老子當兵的時候你在哪裡?」接著,他倒在營長燙得筆挺的軍褲下,
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淚地死命哭罵,
「老子14歲時我娘要我出門買醬油,就被你們抓來當兵;
你就斃了我罷,讓我見我娘去!」
營長在本師以行事果斷卓絕著稱,此時被他鬧得呆在那兒,不知所措。
我知道,像他那樣在我們村旁的黃埔大道上踢正步訓練出來的新制軍官,
不會瞭解那場荒謬戰爭,以及那戰爭造就了多少扭曲的人性、人生。
部隊回到台灣後,駐地在新竹楊梅,離台北不算太遠。
我每個週日假期都到父親的病床邊陪著他;
自己當了兵,曾站在金門古寧頭眺望大陸,
曾在營地裡撿拾古寧頭戰役中被同胞就地掩埋的共產黨軍人枯骨,
曾陪著那些歸不得家的老兵喝酒高唱「我的家在山的那一邊」,
我這時才能體會父親那一代人在台灣的挫折與對故鄉的想念。
他們從來沒有離開那戰場——即使現實的戰場已化為每日柴米油鹽的生活壓力,
即使戰場已成為官場、商場上的爾虞我詐,
他們還是生活在仁安羌、四平戰役的艱苦與榮耀記憶之中,
還是以黃埔軍人自詡。
有一天我進入父親的病房,病床是空的;
一個護士察覺我的驚恐,她對我說,放心,王先生是去做檢查。
我與那護士坐在空蕩的病房內。她對我說,你是王先生的兒子罷,
你父親常提起你,他很以你為榮。
我聽了心如刀割;混了幾年小太保,又兩次考大學失敗,
除了為賺點零用錢而在報上發了幾篇散文外,我有什麼可讓父親感到光榮的?
在我退伍前半年,父親終於去了。
那晚台北榮民總醫院打電話到軍營裡,營長要他的駕駛員立刻送我到火車站。
到了醫院,見到父親容顏安詳地躺在床上,我並未感覺特別悲傷;
只是覺得,小時以來父親一直佑護著我們的偉岸身軀,為何此時小了許多。
辦完父親的喪事,半年後我在軍中服役期滿。
往後的六個月,我每天至少花上15個小時讀書,後來考入師範大學歷史系;
推動我的,以及後來一直推動我讀到哈佛大學的,是我對父親的感念
——他以我為榮。

(六)
那一年,1974年,我與幾位眷村朋友一起到台北上大學。
其中有一位是與我同年的楊海誠;他與我相同,服了兩年兵役後才考上大學。
這一年,以及次年,我兩度陪他到烏來山區找他大伯父;
為的是,海誠奉他父親之命,到山裡勸這位老人家下山養老。
過去我便聽父親說過,海誠的大伯是孫立人將軍麾下的一名虎將,
仁安羌戰役主攻的營長之一。
老人住在曲尺山區一條山道的盡頭,那原是一個礦場,
後來被封閉,老人單獨住在廢棄的辦公室中。
他整年大多只靠三種食物過活:
自己養的雞,溪裡的蝦子與到處可採得的一種紅色野菜。
那時年已近八十的他,白天仍能生龍活虎地修理雞圈,教我們如何在溪中放蝦籠。
晚上,飯後兩杯酒下肚,他委頓地臥在躺椅上,這時才像個近八十歲的老人。
我這時已在歷史系讀了些中國近現代史,對遠征軍及仁安羌戰役十分感興趣。
而這位楊伯伯,正是歷史的見證,「口述歷史」的絕佳採訪對象。
然而讓我感到失望的是,這場偉大的戰爭,在他說來竟是如此的稀疏平常。
他說,盟軍要提供他們最好的武器,但他們只要迫擊炮。
他說,孫將軍的部隊將迫擊炮使用得出神入化。
他們便是如此,將炮彈吊射入日軍躲藏的戰壕中,讓敵人沒地方躲。
聽著聽著,我不再是歷史系的學生,又變成了當年眷村裡聽遠征軍故事的小孩。
楊伯伯說,他認得父親,「你爸爸在四平,守車站到郵局,那一仗打得漂亮!」
但說到下山養老,他堅決不肯。他說,他不想再吃國民黨與蔣介石一口飯!
這也是我在眷村中常聽說的:某某賣燒餅的、打煤球的,
過去事實上是「國軍」將領,丟掉大陸後,從此不肯向國民黨、蔣介石低頭討飯吃,
寧可過著清苦自食的日子。

(七)

我研究所畢業後,台灣進入一段所謂「後殖民時期」。
二戰前在台灣的日本人被歌頌為建設台灣的先鋒,台灣民主法治的根源。
相反地,由大陸來台的老兵們,或被認為是屠殺台灣人民的劊子手,
或被罵為吃台灣米卻心向大陸的叛徒。
在政界與知識界,「轉型正義」被喊得滿天價響;
其意是台灣要轉型進步,就必須追究蔣介石及其追隨者的責任,要他們為正義付出代價。
這又是另一場戰爭,所幸父親已脫離了這人間戰場。

後來在我30年的歷史學術生涯中,
常狂稱自己的研究是「從新石器時代到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我,
卻從不研讀抗日與國共戰爭的歷史。
對我來說,那是個人記憶中的一片聖土,我不願學術知識污染了它。
在那兒,有像雞那樣大的蚊子,有讓輾過它的吉普車跳起老高的大蟒蛇,
有孫將軍帶著他的弟兄腳下踩著螞蝗毒蛇穿過雨林,
有摸進軍營以橄欖大的紅藍寶石換麵包的印度人。
在那兒,沒有民族戰爭,沒有同胞相殘,沒有仇恨,沒有恐懼。
所有的都已成為過去,只有我父親及眷村中的叔叔伯伯們賴以維生的戰爭記憶,
以及我對他們那一代人的思念。

(全文完)

想看看豆芽菜小羊的感想嗎?請連:
〈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雜感
http://begin6189.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9189.html

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中)

(前言、第一段、第二段請看上集)

上集連結: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上)

http://begin6189.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html


(三)
我小學三年級時,家境有了點轉圜。
母親娘家在鳳山火車站前經營早點冰品店,
這時因外祖父母身體不好,要將店裡的生意交給下一代。
母親的兄弟姐妹共有十人,聽說抽籤時他們做了手腳,故意讓母親中了簽。
我母親與母系親友們,幾乎都是台灣的閩南人,
他們是我生命、身體的另一半。
這便是我,在眷村中有時被喊作「雜種」,
在台灣閩南人眼中又是「外省人」。
小時候,每當父母在激烈爭吵時,我都會憎恨他們的婚姻,以及我自己。
鳳山火車站前,是台灣光復初期「2·28」事件發生流血衝突的地點之一。
當時全台灣到處爆發本省人與大陸來台軍人間的暴力衝突。
據母親說,當時軍人在火車站外以竹籬、白布圍住整個車站出口,
當火車入站,數百名帶著武器的台灣民眾衝出時,
布幕外早已架好的機關鎗開始掃射。
母親說,她只看見血染紅了白色的布幕。
所以,當父親在追求母親時,常帶著相當一個排的軍中弟兄去邀母親出來看場電影。
直到父親去世後,母親才說出那些往事;
父母帶外祖母看一場內容為男女殉情的電影,
並表示不能結婚便要死在一起,母親娘家才答應這場婚事。
不久,母親的雙胞胎妹妹,我的四姨,要嫁給一位客家人,
在母親家中掀起更大的風暴,所以父母親的婚姻就被母親娘家的人接受了。

在那約一年的時間,平日媽媽每天回眷村的家裡為我們做飯,然後再返回店裡。
暑假,我與姊姊、弟弟便都住在火車站的外婆家;
在外面野著玩,在店裡偷冰棍吃。
那段時日,我經常在半夜醒來,害怕衣櫃上那只總是瞪著我的老貓;
此時我抵抗那貓及所有鬼魅的辦法是,
讓自己專心聽著廚房傳來規律堅定的磨黃豆的石磨聲,
以及從門縫中凝望昏黃燈光下正在推磨的父親泛著汗水的光亮脊背。

有一天,突然我們家的早點冰果店結束了。
一兩年後父親才對我們說明原委。
那是一天早晨,他送早點到附近一家旅店的客房。
敲門進了房,見到一男一女躺在床上尚未起身——
那男人,是父親的老部屬。
即使在父親對我說明此事時,
我仍不明白為何我們要關掉早餐店,
我也無法體會當時他受到的打擊。
我所想的只是,我們何時才能脫離窮困,哪一天父母可以不為了缺錢吵架,
以及我是否能有點錢買糖。

是的,在我極有限的小學回憶中,一幕殘酷的記憶經常纏著我。
因要不到錢買糖還挨了罵,我哭著上學,走著走著,我發現父親跟在後頭。
我賭氣仍往前走,但不時回頭瞄瞄父親,看他要做什麼。
父親走入一家他經常賒欠的小雜貨店,一會兒又走出來,然後快步地追上來。
在離我十餘步時,他喊著「小明,給你」,說著將一個五角銅幣擲給我。
後來回憶這一幕——我逼著落魄的父親向雜貨店賒五角錢——經常讓我羞愧痛哭。
我還記得一件事,也是當時我太不懂事,
看見有些同學中午帶便當在學校吃,我也吵著要帶便當。
吵鬧了幾次後,有一天父親終於同意替我送便當到學校。
那天中午,父親送便當來,並在我打開便當時,對我及周圍我的同學說,
「今天起來晚了,菜場買不到肉,所以只給你帶個荷包蛋。」
當時我為父親的謊言感動得幾乎掉淚,
因為一年來,我們家沒有人吃得到荷包蛋,更別提吃肉了。
後來父親為了養家,曾在高雄港當碼頭工人,又在左營的海軍廢彈處理場工作,
但都做不久便辭職。這些都是十分辛苦且危險的工作,但他做不下去的理由仍是:
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出身黃埔軍校的軍官,他無法忍受別人對他的喝斥。

(四)
在我12歲那一年,父親終於做了一個決定:
到台中「省政府」去找他的軍中老長官。
事實上,多年來許多鄰居叔叔伯伯都勸他說,
「省政府」有很多你的長官、同事,去走一趟罷。
我還記得父親出發的那一天,他穿上借來的白襯衫和一雙皮鞋。
幾天後,我放學回家,進了門,便看見剛回來的父親。
他穿著新買的襯衫,眉飛色舞地對母親說,
「火車一出高雄,我就看到路邊一個大廣告牌,上面寫著,馬到成功……」
他說,「省政府」過去的軍中長官們很照顧,他們要父親自己選,
是要在「省政府」上班,或是在高雄的「省營」機構安個職位。
父親打趣著說,他看見老長官們都穿西裝結領帶上班,
「穿了一輩子軍服,我才不要在脖子上拴個西洋繩呢!」
媽媽、姊姊、弟弟都在笑;我感覺,我們家從來沒有那麼溫馨過。

不久,父親便在高雄一家「省政府」經營的肥料廠當了個專員。
我們家的經濟情況因此突然改善。
當時台灣的「省政府」,由上到下各級官員大多是由軍中退下來的將校官轉任。
父親這工作,原是「省政府」官員朋友替他安插的閒職。
然而不久,父親在這公司裡的地位重要起來,他也不由得經常要穿西裝、結領帶。
這是由於,肥料廠多年來一直有排放毒煙損及附近農作物的問題,
農民委託議員向「省府」要求巨額賠償。
肥料廠知道父親是「省府」安插的人,與「省府」關係必然很好,
於是將父親晉陞為公共關係室主任,主要工作便是處理煙害賠償問題。
以後幾年,父親便經常到台中出差,與一些議員、「省府」官員周旋應酬。
他衣櫥裡的西裝領帶愈來愈多,抽屜裡的名片也愈來愈多,
而他的身軀也愈來愈像個商人。
這是他最得意的幾年,不但利用關係替母親在銀行找到個職位,
也經常替眷村的朋友在高雄工業區安插工作。

在我中學二年級那一年暑假,父親出差到台中,要我和姊姊、弟弟到台中找他。
這時我們才見識到他在外面多麼有辦法;他也有意對我們炫耀這一點。
我覺得,經歷許多挫折困頓後,父親一直努力地在我們面前樹立他很有辦法的形象。
那幾天,白天他包下一部出租車帶著我們到處玩,
晚上帶我們到各個夜總會看節目、吃牛排。
而且經常是,進去一家夜總會沒多久他便借口菜不好或節目不好,再帶我們到另一家去。

大概是我們到台中的第三天。
那晚,當父親正在問我們想去哪一家餐廳夜總會時,接到了一通電話。
放下電話,他對我們說,今天我們去「藍天」。
進了那夜總會,一位經理迎面而來,與父親說了一陣悄悄話,
我依稀聽到「你的老長官……」,然後將我們安排坐在靠走道的一張桌子邊。
那晚,父親很少跟我們說話,一直注意著舞台前的一張空桌。
節目進行了約半小時,四五個人擁著一位老者進入餐廳,在舞台前那張桌子邊入座。
由於氣氛特別,我一直關注著父親;
他神色凝重地一直望著那老人,不時有些激動哽咽的表情。
節目還未完,那群人就擁著那老人離場。
當他們走過我們這一桌時,父親突然離座,擋在老人身前。
他努力地挺直身子,緊並雙腿,但他應酬過度的肚子卻因此更突出;
他高舉手臂,以手掌置於額前行軍禮,但他的西裝卻因此拉扯變形。
他便以這樣滑稽的姿勢,在那老人面前喊道,「某團某營營長王光輝報到!」
那老人停下步子,口中說「好!好!」他向前,當他的手正伸向父親的臂膀時,
一個壯漢側身擋在父親與老人之間,其他的人則推擁著老人離去。
父親保持著行軍禮的姿勢,不顧這一幕已引其鄰近幾桌人的竊竊私語,
直到那一群人完全離去。不久,我們也離開了那夜總會。
離去時,我只覺得父親的舉動真讓我們丟臉。
那晚回到飯店,父親以從未有的嚴肅口吻對我們說,那老人是孫立人將軍。

孫立人將軍,對從小生長在黃埔新村的我來說,
這名字是多麼的熟悉、親切,但又似乎是許多不幸的根源。
特別是,我家隔壁第二家住的便是孫菊人老師。
孫老師是孫立人的妹妹,夫妻倆從不與鄰人交往,甚至很少出門;
據說是,恐怕被跟蹤調查。
再過去,便是阿鳳家。阿鳳的父親,祝伯伯,
那個全村惟一能寫祭文、作對聯的賣醬菜老頭,原來是孫立人的文職幕僚。
受孫立人將軍謀叛之累,坐了幾年牢後,連謀個小學老師之職都不可得。
黃埔新村,村上父老大都是黃埔嫡系軍官,卻沒出幾個將官,
也因為他們都是「叛將」部屬。
然而在一個村上朋友家裡,我曾看到一本印刷精美的英文雜誌,
整本都在介紹孫立人將軍所率新一軍的對日戰績。
據朋友的父親說,這是抗戰時所編,對外國宣揚中國戰績的宣傳品。
村子邊的黃埔軍校,閱兵台作「立」字形;
村上父老竊竊地說,這是大家懷念孫立人將軍,才偷偷把它蓋成這樣子的。
我在20歲前惟一到台北的經驗,我自己毫無記憶。
聽媽媽說,那是一次國慶節閱兵,孫立人將軍為閱兵總指揮官,
父親是擔任閱兵司儀的孫系軍官之一;眷屬們坐在一個專屬火車車廂到台北看閱兵,
一歲的我在母親懷裡睡著,尿濕了媽媽的紅旗袍也染紅了我的小屁股。

孫立人將軍的「叛亂」事件,根據我自小聽得的村裡父老的說法,
是孫將軍主張要盡台灣所有軍力一舉攻佔東南四省,
然後再打下長江以南,隔江與「共軍」對峙。
反對此議的是蔣介石的親信、力主建設台灣為反共基地的陳誠。
孫將軍等人準備藉著閱兵來一次「清君側」行動,逼蔣介石同意反攻大陸。
不幸的是,孫將軍身邊有潛伏的「共諜」,將消息傳到大陸,
於是大陸在沿海調動空降師,準備趁機進攻台灣。
而所有這些消息都傳到了蔣介石那兒,
因此,蔣認為這是孫立人與大陸方面有勾結的一次叛亂。
然而因為孫立人將軍甚得美國、英國軍政高層的賞識,
所以蔣只得將他軟禁在台中,不敢進一步處置他。

(待續)

下文請接:
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下)
http://begin6189.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1050.html

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上)

(轉錄請註明出處)王明珂: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網址:南方週末論壇  http://www.infzm.com/content/45883

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

(前言)
父親20歲從軍,40歲退伍,但在我感覺中他一直是個軍人。
生在那時代,他先是身不由己地成為軍人;
戰爭歲月中的經歷,又使他成為一輩子的軍人,即使在退伍之後。

我的童年,可以說大多在父親的挫折與父母成天的爭吵中度過。
約在我小學五年級時,有一天父母親又在客廳中爭吵。
我躲在房間裡,翻弄著抽屜裡的雜物,試圖脫離那戰場。
在一個舊信封中,我翻出一張灰黃的照片:
一張長靠椅上坐著一位美麗端莊的女軍官,
四五個年輕男軍官或坐或站或臥地圍著她,
前面幾個人腰間還配著短槍,表情或神采飛揚,或頑皮輕佻。
照片背面,一行墨跡將泯的小字:「媽,看您的兒女們,重慶。」
望著照片中年輕俊逸的父親,我臆想,
若那戰爭延續下去,若父親不來台灣,若父親沒有和母親結婚,
他就不會每日過著為柴米油鹽發愁的日子。
或者,戰爭過後他又可以回武昌,跳舞、打麻將,過著他逍遙的公子生活。

(一)
據父親說,我們家在武昌是個經商世家。
我們家族的字輩排行,「駿業宏開正大光明」,也說明這是個經商家庭。
祖父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回國後在家鄉經營造紙業。
父親為「光」字輩,名光輝。大學時曾就讀武漢的中華大學。
據父親說,那時他成天跳舞、打麻將。
讀到大二,當時是1937年,許多同鄉朋友都從軍打日本人去,
並從戰場前線寫信回來,所以他們麻將也打不下去了。
父親向祖父要求休學從軍,但祖父堅決不許。
後來在祖父「至少要當個軍官」的讓步下,
父親進了黃埔軍校(當時稱中央軍校),成為15期黃埔軍人。

從父親口中,以及我對他的記憶中,當年他所從事的那些戰爭只是些片斷景幕。
帶車隊走滇緬公路,由於任務艱辛,來回一趟便晉陞一級。
回到重慶,卻聽得人們傳言滇緬遠征軍運補車隊替宋美齡帶進口絲襪。
從重慶的防空壕裡拖出上千的屍體,每一具都帶著咽喉上的爪痕及扯破的衣服,
顯示他們死前遭受的窒息之痛。
遠征軍駐印度時,夜晚有印度人摸進軍營,
從懷中掏出一包橄欖大的紅藍寶石換麵包
(母親手指上那個大藍寶石戒便是如此來的)。
偽裝成警察、衛生部隊支持東北的四平戰場,受「共軍」連續一周的猛烈攻擊。
然後便是,逃難時到處尋找親人的記憶。

(二)

來到台灣後,父親便一直住在南台灣高雄縣鳳山鎮黃埔軍校旁的黃埔新村。
這也是我出生,以及20歲之前成長於斯的地方。
是的,我的幼年與青少年生命與「黃埔」無法分割——
翻牆進入黃埔軍校偷芒果與衛兵捉迷藏,
觀看官校學生在黃埔大道上踢正步,對他們扮鬼臉,
甚至青少年時眷村朋友們共組的「幫派」也叫黃埔。
據父親說,剛到台灣時,一切都明白了;
許多很親近的朋友、同僚、長官,原來都是共產黨潛伏在各部隊裡的人。
難怪後期與「共軍」作戰時,「共軍」經常比「國軍」先知道「國軍」部隊調度。
我家鄰居徐伯伯說,有一次他們師團與「共軍」對峙了一星期,
突然「共軍」撤退,並向「國軍」喊話:
「對面某師的弟兄們再見了,我們到某某地方等你們!」
果然一天後接到上級命令,要他們轉戰到那「共軍」先一天已到的地方。

便是如此,從小我在眷村的「抗戰剿匪」記憶中長大。
夏天南台灣溽熱的夜晚,鄰居們搬出板凳、躺椅坐在巷子裡,搖著扇子,
大談抗戰「剿匪」的事。
或講到傷心處引起一陣靜默,或幾個人扯下褲子、掀起上衣比身上的彈痕,
引起旁邊媽媽們的竊笑。
小時候,聽來聽去,都是些雨林中作戰的故事——
他們如何穿過雨林出其不意地突襲日軍,如何受螞蝗、毒蛇、瘧疾糾纏,等等。
但小孩們更感興趣的是:「咬人的蚊子大得像雞,恨不得拔槍打它們」;
「比水桶還粗大的蟒蛇,讓輾過它的吉普車跳起老高」;
或是,「沒頭的軍人鬼魂晚上在曠野裡踢正步」。
稍微大一些時,我才知道我們整個黃埔新村,
住的大多是38師及新一軍的軍眷,孫立人將軍的手下。
小時候常聽大人說,初來台灣時,孫將軍說不久就要打回去。
大家也為此摩拳擦掌,因為新一軍從來不相信他們會打不過「共軍」。
他們說,丟了大陸有很多原因,但新一軍可沒打過敗仗。
我在這眷村中的成長經歷,
便是從幻想著雞那樣大的蚊子、讓吉普車彈跳起來的大蟒蛇的童年,
逐漸瞭解為何村中都是些在軍中「沒搞頭」的叔叔伯伯們。

父親在1949年大撤退時,托同僚將我奶奶自武昌接來台灣,
因此小時候我們家是村中極少數有長輩在的家庭。
小時候,只覺得家中有個奶奶嘮叨我們,其他也不覺得如何。
後來才逐漸知道,什麼是「抗戰剿匪」戰爭造成的妻離子散、骨肉分離。
小時候過年時,總有三四個軍人叔叔伯伯在我們家吃年夜飯,然後大人們打麻將。
有一位叔叔經常喝醉了在我家院子裡吐,邊吐邊哭,
對來勸的人說,就讓我一年哭一回罷。
有個孫少將,每次來到村上,便讓我們一群孩子擠在他插著將官旗的吉普車上,
呼嘯地進入黃埔軍校的大門,帶我們在軍區內採芒果、游泳。
聽說,孫少將的小孩都留在大陸沒帶出來,所以他特別疼孩子。

父親對奶奶極孝順。
據父親說,在武昌,他家裡是富商地主,所以奶奶留在大陸會被清算鬥爭,
但來台灣後,對於一直有傭人伺候的奶奶來說,也是苦。
所以父親盡力奉養奶奶,不讓她受苦、生氣。
在我記憶中,父親只打過我一次,為的是我不聽奶奶的話,還對她生氣跺腳。
在奶奶過世許多年後,母親才對我們說,
奶奶來台灣時帶了些金條及火狐襖之類的貴重物品,
後來都瞞著父親賣了補貼家用。
那時,的確,一個軍人的薪水不足以養生送死。
我小學一年級時,奶奶過世。父親只有從軍中退伍,拿退伍金辦奶奶的喪事。

葬了奶奶後,不久家中經濟便陷入絕境。
幾乎天天飯桌上只有醬菜,後來連醬菜都買不起。
賣醬菜的祝伯伯與我們住在同一巷內,他的兒子阿鳳與我同年,我們成天玩在一起。
所以每當父親自己去買醬菜而不是要我去時,我心裡總覺得很羞辱,
因為我知道他是去祝伯伯那兒賒些醬菜回來。

(待續)

請接下一則:
王明珂:父親那場永不止息的戰爭(中)
http://begin6189.blogspot.com/2010/11/blog-post_15.html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品味...

本來想寫些遊記...不過現在心情爆差...所以想寫些別的。
我並不是非吃美食不可的人,但我並不反對用美食犒賞自己。

當然品嚐的經驗慢慢累積以來,對於一些食物的認知也略有進展。
當然網友知道,我會寫一些短評,再從噗浪轉過來。
大部分的食記承蒙網友謬讚,所以才讓我樂意繼續寫下去,
少部分的食記因為口味不同,甚至是店家親自留言,有時候會做些討論
甚至做局部的修改。

基本上,隨著年紀的增長,我也慢慢知道尊重他人意見的雅量
是難能可貴而且是必須培養的。
不過,偶爾也會覺得,是不是我一開始就不該那麼辛勤的留言,
徒增困擾?

不只是品嚐美食,品嚐生活也一樣。
我承認要我去寫一篇如何悠閒生活的文章是不太可能的事,
不過我還是很願意去看看別人怎麼去品嚐他們的生活。
只是怎麼說呢?總是在某些時候,才發現疏離感由此而出。

就像今天,跟兩位博班學長到久違的地餐吃中飯。
其實跟他們聊天很開心,一個認識一學期多了,一個是有數面之緣。
講的話題天南地北,然而真切感受到學長們的親和力。

然而也是在今天早上,
我似乎不知道該怎麼反應一位女孩子的關心。
應該怎麼說呢?我在過了好幾分鐘後才隱約感覺到這份心意,
不過當下我的反應是不知所措,我不知道她為什麼要問那件事。
是擔心我適應不良,還是單純擔心我會跟某些...不合?
是單純亂問...還是有其他的意義?
然而錯過了就錯過了。自那之後的幾個小時,都沒再跟她搭上話。

晚上也是。應該說我很想說些什麼,但是話到嘴邊又吞下去...
不知道為什麼,平常這種寒暄式的聊天我應該很擅長,
但是今晚我就是說不順,大概被Lady Gaga感染吧?

可能以上兩段看似跟品味無關
但是我想說的是,不同的人生品味,若沒辦法融合,
就會變得跟煮過頭的咖啡一樣酸苦。
可能,我還不懂該怎麼品味即使是平淡也還是會有味道的當下吧。

2010年8月11日 星期三

臺灣第一試膽樓--嘉義劉家古厝(內含飄點?!)

劉家古厝這個名字或許對大家來說有點陌生,
但是若說它就是「民雄鬼屋」......
或許大家就知道我在介紹什麼了。

 
劉家古厝位於嘉義縣民雄鄉興中村,
是日治時期富豪劉容裕(生於1881-卒於1951)
於距今約八十年前的1929年所建,
為西班牙(巴洛克)式的、
連花園佔地半甲(約1400坪)的三層半磚瓦建築。

之所以說是三層半,
是因為劉容如希望最頂樓能加蓋陽台,
就地視察他以古厝為中心延伸四百甲見方的產業。
四百甲有多大呢?大概就是1,173,600坪那麼大。
很抽象嗎?換算成公制,大約是10.8平方公里,
以台北單位來說是40個大安森林公園,
或說整個大安區都是他的;
以台中來說是以火車站為中心,
包括一廣、一中街、三民路的所有商家都要給他租金,
所以,這不叫田僑仔,也沒有其他詞可以形容了......



但是我們根據臺灣鄉土劇的公式來看,
所謂的豪門,就一定要有恩怨情仇:
主人在世時,有錢到只要眼睛看到的都能買,
但卻買不起家和萬事興;
主人過世後妻離子散,
或是叔伯子女分爭財產,
最好還牽扯企業或地方角頭的陰謀!
(其實我想到剛走不久的臺灣塑膠大王,
身後家庭不也紛紛擾擾,六輕事業走向沒落?!)
很剛好的,劉家及古厝的興衰,也就相當符合這個公式。



(以下情節皆為巷弄傳說,本人一概不負責史料價值)


或許有錢的男人總是特立獨行,
我們的劉董(時人稱之阿裕舍)先從事米糧買賣,
發財後置產收佃,
意氣風發的阿裕舍總是喜歡分享和炫耀,
所以他每年都會辦上千桌流水席,
隨意在路邊招攬親友或路人吃飯。
或許因為如此,
才有人脈支持他擔任民雄溪口庄的庄長......
(類似現代的民雄鄉長)。

阿裕舍不只是分享錢財,
他當然也樂意跟人分享他的愛意......
所以在劉董讓家裡的一位婢女感受他的愛意,
進而珠胎暗結後,
他的結髮妻可真是沒有怒髮衝冠也X在心裡!
終於在下略五萬字的虐待情節
(作苦力啦...鞭打啦...針刺指甲肉啦...)以後,
那位婢女終於心灰意冷,
在某個風嚎雨泣的夜晚,噙著眼淚投井自盡
從此,劉家白衣女飄來飄去的傳說,
如同劉夫人心中的不安一樣蔓延開來......
(聽說最近又有人看到白衣女倚窗遠眺......)
劇情也就很順的演下去,
在劉董過世後,家族爭產,失和更嚴重,
四男三女能搬走的就搬走
(他們的說法是古厝今地屬偏僻,現代謀生不易),
不能搬走的也慢慢跟著劉董一起走啦~!


但是...傳說卻沒有跟著劉家後代一起離開......
最有名的一項逸事當屬日治時代以後,
國民黨軍隊曾借住古厝,
但是晚間卻因為看到幻覺,
誤將同夥視為鬼魅而持槍轟殺(一說自殺)!
於是女鬼作祟的傳說越演越烈,
(有一說是古厝附近的道路很容易出現交通事故?!)
劉家古厝也開始被超常事物愛好者傳為民雄鬼屋。
甚至到了1990年代,
還有日本節目帶靈媒前來感受一下白衣女的怨念...
然而真相究竟如何......?實在是不能說的秘密!



事實上,劉董阿裕舍的其中一子,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劉家第二代,
曾經當到民雄的農會總幹事之類的,
也還算望族人士。
據我的父執輩提供口述資料,
這位劉公子做人倒也和氣,但絕非紈絝人物。
他娶了一位日本國內的名藝伎,
從此在社交場合(或里民大會)中無往不利。
(按:當時日本藝伎在鄉民心中仍是高雅文化的代表...)
但在一次與農會幹部茶敘時,
不慎喝到裡面被下藥的茶,
於是被毒害!


雖經立即醫治,但劉公子終究喉部受創,
之後講話相當喑啞小聲。
由於這中間可能牽涉地方農會組織的鬥爭,
又牽扯「毒啞」一事,狀態複雜,
所以也不能就此斷定劉公子的遭遇
是否就跟白衣女的怨念有關。
(或許,這怨念化為慾望的魔鬼,
狠狠掐住劉家人的喉嚨不放?!)

只是或許因此,
劉公子開始對週遭人開始出現戒心。
他的兒子(劉家第三代),
曾經跟我父執輩的朋友一起玩,
但當劉公子知道我父執輩跟他認知的草莽男兒一樣:
喜歡偷摘鄰居的芒果或偷釣魚時,
就決定帶著小孩搬到更遠的地方(民雄頭橋),
不跟這些可能包括我爸在內的男子漢廝混了......



不管怎麼說,逝者已矣,
雖然幾年前曾經聽說在裡面辦過舞會,
還要改建成咖啡廳,
但似乎劉家後代心中的陰魂未散,
對新開發案不感贊同,
加上嘉義畢竟也只是個不太有錢的農業縣......
所以直到今日,
劉家古厝還是保存著當時的面貌。
就連那口傳說中的古井也都還在劉家門口前花園裡,
只是井水已涸,圍牆更頹,爬滿了藤樹蛇虺,
即使是白天前往,也都要套上一句時尚名言:
「毛毛的」。
因此我還是不貼圖,也不鼓勵大家前往。
除了不能說的原因以外,
最重要的是古厝外地形複雜,雜草叢生,
沒有地陪指引,還是有迷路的可能。
尤其是夜間照明甚差,若是遇到什麼緊急情況,
在聯絡外援上也會增加困難。
畢竟能玩的地方很多,但是安全最重要。



P.S.
打完這篇文章的時間,
本來應該是農曆七月初二(8/11)凌晨吧...
算是應應景嗎?
有件事讓我很疑惑......
我要貼上網誌的時候,
網路湊巧說想睡覺就給我罷工好幾次,
斷斷續續的,
網誌格式也整個跑掉......完全變亂碼......
一直到現在才修復......
(其實是我心中一邊飆國罵,
一邊重Try幾次後好像才正常)......
但我還是不要想太多,會比較單純......

2010年7月18日 星期日

書評01:《火鳳燎原》:火鳳,何以燎原?

香港漫畫家陳某在2001年出刊的《火鳳燎原》,
是他目前還在連載中(台灣最新出至單行本第37集)的半架空歷史鉅作。
而這套漫畫,不只是風靡華文世界,甚至已經在日本的《三國志雜誌》上發行。
(按:原名《三国志マガジン》,由 Media Factory 出版的月刊,
是唯一三國漫畫專門誌)。

從書名的設計,便可一窺漫畫的主架構:「火」與「鳳」的故事。
然而畫作的一開頭,就直接把預設好的漫畫結局(代表「火」的燎原火=趙雲,
殺死代表「鳳」的司馬懿)給呈現出來。這是陳某給讀者的挑戰:他告訴我們,
即使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但是陳某繪《火鳳》的目的,
就是要破除我們想當然爾的思維,不把漫畫翻開,是永遠不會知道,
我們自以為是的歷史進程有多麼可笑。
所以不要以為「三國歷史的梗」可以跟「火鳳漫畫的雷」劃上等號!

《火鳳》的歷史時間是從西元189年的董卓亂政揭開序幕。
而依陳某自己所述,火鳳世界中的一年,也差不多等於現實世界中的一年,
這除了刻意架構出一個平行式的歷史世界以外,
也從另一個方面看出陳老師對於畫作品質的堅持。
這也難怪許多忠實的讀者會嘆息說:「若我能看到《火鳳》畫到赤壁誠屬萬幸,
或許還看不到孔明星落五丈原呢……」、「子孫啊,慎終追遠,請燒《火鳳》!」

第1集的封面標題是:「殘存亦沒路,兵敗如山倒」,
這兩句標題的頭一字組合,正是漫畫男主角「燎原火」所帶領的「殘兵」暗殺集團。
這支為數僅五人的勁旅,卻在能陳某的筆下,盡情「亂入」三國世界,
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艱難任務。
而其中的成員,正如同其團名,在身體上皆有一部份的殘缺:
燎原火沒有痛覺;小孟是宦官;趙昂缺手;張雷缺腳;三船聽不見。
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戰亂底下,家鄉飽受摧殘,無父無母的「孤兒」。
然而也正是他們身心的不完全,執行暗殺任務時,格外冷靜和兇殘。

「殘兵」受到河內司馬家的庇護,
所以燎原火也自然而然的與早慧的當家司馬懿交情匪淺。
然而在一次次大義和情感的掙扎中,燎原火對於自己的生活目標逐漸感到模糊,
而這也是之後故事發展的一重大伏筆……(待續)

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文評01:張大春先生的一篇雜感:〈我沒禮貌,你是誰〉

<果然有話>我沒禮貌 你是誰(張大春)
2010年06月08日蘋果日報


網路世界已經不是新世界了,然而我最近卻碰上了以前沒見識過的物種和生態。
但是我相信這斷斷乎不只存在於網路──
而是我們這個擁擠又粗疏的現實的倒影。

本年4月19號,我的部落格上貼來這麼一則署名的留言(以下引文錯字不改):
「1.您為何想當作家?2.你覺的你的那一部作品是寫的最好的?
3.你覺得做家需具備的能力有那些?4. 你認為要如何培育出當作家的條件?
 5.請問您覺得寫作最辛苦的地方在於何?6.請問您覺得寫作最快樂的地方在於何?
7.您何種的態度來寫作?8.您出版一本書板稅如何算?
9.你的工作時數?與日常生活的切剖?
10.您認為作家有特殊經歷對他的文章有何影響?
因為有點趕請盡快可嗎?寫完請您用Email寄給我謝謝。」

我對於大部分純屬客觀知識的討論一向有興趣,但是對籠而統之的大問題、
或是必須「袒露肚臍眼」才能應付的好奇心則束手無策,
不得不敬而遠之,於是我回了幾句:
「我最有興趣回答的是最後一個問題,所以只答這一個。
你問的是:『因為有點趕請盡快可嗎?』
我的答覆是:『我也很趕,也就不可了。』」

不料這幾句家常話在一些人氣網站或臉書之類的個人媒介轉貼之下,
不數日之內就累積了在我這個小角落裡幾乎前所未見的點擊量,
以及關於網路禮貌、學生素質以及媒體審判等諸多面向的討論。


媒體官方一樣無禮

一個多月以後,又來了另一位:「問一下,我們要做報告。
因為網路上張大春資料很少,可以請你提供多一點的資料ㄇ ,卸卸
(按:應該是『謝謝』)。一、作者介紹。二、生平經歷。三、重要性。
四、著作種類。五、寫作特色。六、作品介紹。七、故事大綱。」
這一次,我的回答就更簡單了:「網路上資料很少的話,
就不是怎麼樣一個人物,根本不值得做甚麼報告的,就請別費事卸我了。」

再度讓我始料未及的是,也許仍然是由於媒介轉貼,
這3句話的回應居然又在3天之內引來3萬多的點擊和一百多篇的回應,
接著是許多要求我面對攝影機接受訪問的電子媒體,
希望我對「網路世代年輕人」的禮貌問題、教養問題
甚至學業研究的態度問題作進一步的申論。
我除了和一位相識多年的報社記者談了幾句簡單的感想、
並希望不要讓話題過度引伸,乃至於
傷害了不過是有點兒懶得查找資料的當事人之外,一律不予回應。然而,
看上去憂心焦慮於年輕人之粗魯無文的傳統媒體一方面磨刀霍霍,
一方面也複製著他們所要撻伐的對象。
當我問記者:
「周末一大早你打電話來要我無論如何也得接受採訪,這算不算沒禮貌呢?」
對方竟理直氣壯地回答:「沒辦法呀,我們也要工作。」

快別說這是甚麼「值得擔心」的「網路世代年輕人」所獨有的問題。
就在上述兩則答問期間,我還接到了一個牛皮紙袋的公文封,
收件人的確是我,發文人是文建會,開封一看,具銜的是文建會主委盛治仁,
具體內容冠冕堂皇,似與國家文化創意大業之發展有關;
與我一同列名者還有許多作家同行──然而這是一封「開會通知書」!
質言之:文建會且不管我和其他那數十位作家是不是該衙門所屬之員工僚屬,
逕行以「開會通知」寄發之,顯見這衙門簡直地以為
我和作家們都是它囊中所豢之物,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可也。
這樣的文化行政主管單位,能有這樣的禮貌,
媒體卻忙著去責備「網路世代年輕人」,不嫌多事嗎?

===============

張大春老師一向給人風趣、親切的形象,
我想這次與其說他動怒
不如說他無奈吧....
不只是學生、媒體、政府單位,
甚至是身為百姓的我們,也許也應該深深反省。
在資訊流通、溝通快速的當下,
很多不必要的誤會、猜想甚至是強加指示,
其實正也是一種「自以為的正義」。

我只能說這種人太多了,不只是一些偏激網友;
即使是有點學養的學者、文史工作者抑或什麼什麼者
常是用「知識的傲慢」或甚至只是「群眾的傲慢」
去標定一些事情,卻自己也身陷其中。
共勉之,也警惕我自己。

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笨羊六記

為了向沈三白致敬,所以今天本羊也做了6件笨事,名之曰「笨羊6記」。

今天我是笨羊(1):
出門時,剛把門帶上,下一秒就發現:
我把機車和住處的鑰匙全放在房間裡...
因為鑰匙是特殊設計,沒辦法打備份,所以只好打電話向房東求救,
但是房東也要下午5點以後有空,所以只好先走去學校和市圖辦事。

今天我是笨羊(2):
到學校調檔案時,想拿隨身碟把電子檔存起來,毫不意外的發現
我沒帶隨身碟......只好存網路硬碟,而且硬碟不夠用,
還要用寄電子信箱給我自己的方式備份,總共寄給自己10幾封信......

今天我是笨羊(3):
好不容易離開學校了...天空忽然飄雨,所以我開始在包包裡找雨具。
好不容易,終於挖到「雨衣」。你問我:雨傘呢?恩...鎖在我機車裡。
所以路上行人會看到一個穿著雨衣低頭往前走的笨蛋。
最慘的是,那個笨蛋回家20分鐘的路途內,
一共撞到1台單車、1支電線桿、2個行人。

今天我是笨羊(4):終於到了家門口,邊休息邊等待房東時口渴,
想去隔壁的店買飲料,於是我掏錢包要找錢......錢包?我錢包呢?
看來不意外,我放在學校圖書館裡了。只好再愚蠢的穿著雨衣回學校拿,
一來一回又是快40分鐘,唉。

今天我是笨羊(5):後來房東來了,解除我的危機,也順便告訴我哪裡
可以打房間的專用鑰匙,所以我又去走去打了。而不意外的是,
我在走到一半時絆倒了。而我冷靜的買完晚餐後,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澡洗衣服。

今天我是笨羊(終):洗澡後想順便洗廁所,所以拿起各種傢伙刷馬桶,
但毫不意外的,我頭去撞倒馬桶,手反射的去摸頭時,
順便揮到水箱上的魔術靈,整罐灑到馬桶裡,所以我馬桶現在超香的!
(當然我也洗了好幾次手......雖然我終於記得要戴手套。)

結論:
1.笨是會傳染的,林雅卿妳要負責。
2.我今天不敢唸書了,我怕等一下會被書砸昏之類的。(無誤)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豆芽菜小羊的別墅落成嚕~!

如同上篇文章所說的:

小羊將以Facebook作為中介平臺,
利用其能同步發佈其他類型網誌的特殊功能,

長網誌(Blogger,也就是這裡)的文章
短網誌(Plurk)的日常心得

一同發布到Facebook上~!
(而這些網站間都會一併建立超連結,方便讀者查閱)

也希望藉由這樣的網誌分工,
能讓不嫌棄小羊的讀者們,能更有效率和系統的看到小羊亂七八糟的想法,
也更希望大家能夠繼續回應、指教~!

豆芽菜小羊
10.05.04

4月雜記(下)

這篇一定要講一講內心一點點的東西......

當菸酒生也10週了,
雖然一開始那種慌張的感覺少了一些,
但現在還是會有種無人與語之的感受。

前幾天某位同學Y丟我,然後聊起天來
是因為她很在意我之前不小心猜中她以前不是念歷史的事情。
其實我只是覺得她的行為和說話很像通告藝人啦......
而且覺得她是拼了命要去珍惜現有的學業、工作(也包括Honey......),
(她以前是士商的,大學才念歷史,後來推甄上史研所)
所以感覺她的經歷應該不完全是單線的文科女孩。

她很有想法,很怕自己只是死板板的做學術研究(包括口頭報告),
所以她時常想一些很有創見的作法。
只是總覺得她也有些苦惱,她覺得自己反應不夠快,不夠觸類旁通。

所以我開始回想自己,
雖然同學C一直說我很懂得怎麼去綜合事理,
(也有一些朋友這樣說啦),
不過我覺得我的長處應該還是在觀察。

有不少人覺得我很會記事情的細節,不管那是好是壞。
我自己是覺得那是我重組記憶基模的方式。
別人講過的、我看見的......
我都會儘量把片段在腦裡試著重新整理,希望變成很具體的架構。
因為我知道我很笨,我不能強文博記,只能用這種方式去瞭解事情內理。
所以我所能呈現的成果,一定是希望能直接給人快速理解、幫助的。
因為反過來說也是在幫助我自己成長。

我在噗上說過,我感覺歷史研究雖然史料的基礎也很重要,
但是如何去詮釋和自創新意,似乎在大家看來變成知道卻做不到的口號。
我自己很不喜歡重重形式上的限制,加上我很在意人的立體性,
所以我會很重視從人的思想、活動中去瞭解一個大現象。
然而我覺得這跟所上的走向不太相同。
也或許因此,我應該不會再去跟同學們一起奮鬥明清史,
而是想去魏晉那看看生命存在的意義。
當然也希望教授會不嫌棄我啦,哈哈。

對了,上個月底開始,我也開使用噗浪,
以Facebook做為平台,同步更新Blogspot(這裡)和Plurk的內容。
短一點的日常體會當然就去噗一下啦~
長一點的感受會繼續使用這裡的介面發文~!
還請大家以後繼續支持豆芽菜小羊~

謝謝~!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4月雜記(中)

上一篇一直講在外面的事,
那這一篇來講一些裡面的事好了XD

在四月中開始交了筆友。
因為有感於上課或平常能與人深度交談的時間真的有限,
所以希望從這種復古(不過手寫改為打字)的方法找到一點樂趣。

其實我還滿自不量力的,加一加現在有7位筆友......(爆),
不過我不擔心會寫不出來或遲回(目前為止都是對方遲回信被我催XD)
只是更加謹慎地練習用不同的筆觸跟不同的人溝通。
因此把筆友們(隱去姓名)的大致狀況簡述如下:

筆友A:講話很少,內容很飄,很有禪意,
我也常不太知道他想講什麼XD
但是我也最擔心他會是最早跟我結束筆友關係的人。
因為目前為止,我一封信沒辦法跟他講50字以上的內容......
(他覺得我寫太多,聊起來就不輕鬆了)

筆友B:因為有宗教背景(我懷疑他還有做直銷?)
所以講的話也很高,不過總有點作繭自縛的感覺。
感覺他是很想作點大事,但深感能力不足的人
(不過我覺得他平常是那種很善於諮商和服務他人的類型)
可惜的是,他太忙,所以第2封信就跟我求饒,拜託不要太常往來。
(因為我當初徵友時有跟所有筆友先說好一週內至少要一次書信往來)

筆友C:是個對自己的專業很投入的人,但也希望有所突破。
感受到他很熱情,但似乎有點操之過急,言語上也比較.....前進?
不過他能把生活的瑣事講得很有趣,這點我很欣賞!

筆友D:是典型上班族。就是白天在公司拼命上班,
晚上一回家就癱在沙發的那種。
不過他的身體不是很好,有點擔心他啦......

筆友E:大學生。很有點文藝青年的味道(雖然是念經濟的)
我覺得有一小部分會跟5年前的自己重疊。
不過現在的我再看回去,會覺得那樣很天真。
希望他能持續創作的熱誠!

筆友F:專科生。是很開朗熱情的人!雖然他每次回信都夾雜著莫名其妙的用語
不過他的目標也算是明確,現在他是讀護專,但他以後更想念社工!
我覺得他的個性和行動力很適合服務大眾,但是學識上需要很努力~!

筆友G:大學生。準備要考國考(因為要走法律、書記官的)
坦白說,他跟我目前互動最頻繁。什麼都可以聊。
我覺得他不像小大學生的天真,也不像社會人士的成熟,
更多的是直率(吧),所以聊起天來格外輕鬆。

整體來說,筆談是很快樂的事,
可以交換不同的人生經驗~!
很多不知該如何啟齒的事,可以肆無忌憚的講~!
而且我覺得這種動態的觀察,
很有助於我以後「人物史」的撰寫!
希望我以後描述的歷史人物,是很立體、貼近世情的!
只是好像不少筆友把我認成「很有氣質」的「女孩子」......
我想是因為我的筆觸柔柔的吧(羞)
但我在此要澄清:我是頂天立地的正太!(無誤)

4月雜記(上)

好吧......
我承認很久沒更新網誌了
所以只好用「雜記」搪塞(被揍)

其實這個月去的地方也不少,
不過照片就.......呵呵(沒有整理)

首先是去汐止-->萬里的長征!
汐止的山很清秀,但可惜少了點層次感,
不過大尖山的瀑布不錯,很沁涼!
另外,上海皇帝杜月笙的墓園,多少能給人一些感慨。

我和阿發邊走邊摸索道路,
最後「不慎」到了萬里XD
萬里漁港的夕陽跟淡水又不同。
在萬里的漁港夕照,有種靜謐的美(因為人很少......)
而且我覺得水-->山-->日的層次感點綴小舟,
反而多了幾分想像的空間!

跟阿發認識快6年了,
一直覺得他是相當值得信賴的人,
總是把他當半個弟弟看待,
但是他的成長遠超乎我的想像,
比方他以前幾乎一學期才回老家一次,
但現在因為一些事件,加上他服役間與學生的相處,
使得阿發更珍惜跟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其實他以前學識也是很好,
只是這次在汐止、萬里跟他聊天,
更覺得他的生活哲學變得更有彈性,
除了憂國憂民的情懷外,
他也更加注意生活和現實上的哲思,
總之我覺得,阿發真的變大人了
(不過還是一樣色,而且講話更耍冷了,哈哈)

另外,像是去公館水源市場體會難得平民化的餐點、
敦南誠品的超氣質找書之旅、
西門町的無目標亂晃之旅、
輔大的夜間Shock之旅、
(于斌校長是很有威望的好人,只是墓園太隆重......)
貓空的硬要感受人氣之旅、
台北的知味房+台中的輕井澤聚會、
師大夜市的老店新訪(爾雅、香料屋、紅蜻蜓)

加一加其實四月還是很精彩啦~!

而且我也提早慶祝了一下母親節,
(其實2週後還是會再回台中一趟),
希望家人也能天天安好這樣~!

2010年3月29日 星期一

早春浮生(下)



















以上四張圖,是跨越八里和淡水間的即景。
我們對於這兩個地方並不是太陌生。
然而走在其中,卻又好像是來到了不知名的地方。

八里和淡水在一河之隔下,
早期須靠渡輪,現代也靠關渡大橋聯絡。
在左岸的八里,似乎還殘留著古早的生活痕跡。
除了鹹到揪眉的紅油心蛋,提醒我們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漢民祠(廖添丁廟)更是告訴我們,不要忘記我們曾經受過的壓迫和苦痛。
當現代人汲汲於名利,抑或是流於無病呻吟式的抱怨以外,
又有多少人願意去查知枯槁的歷史真相?
即使廖公也只是盜亦有道的賊首,
卻又有多少人曾經有過惟吾往之、一騎當千的勇氣?

臨時起意去的八里觀音山,
雖然並非崇山峻嶺,但卻另有一番俊秀面容。
不管是因為山勢有似側臥觀音,
抑或是曾有不少觀音廟在此。
或許我一時之間,還真的觀見清涼梵音。

右岸的淡水,早已是聞名遐邇的滬尾古城。
不知是否要證明自己曾是正牌紅毛港都,
總覺得淡水的紅色建築最是搶眼。
當中西的價值觀相互碰撞時,
或許所流的鮮血正如同紅磚一般,除了殷紅,還是殷紅。

放下沉重的過去,
緩緩步行在漁人碼頭上,
這才體會到為什麼夕陽無限好。
情人橋和木棧道將水天一色輕輕盪開,
劃出銀白的波光粼粼,上面偶爾點綴著幾葉扁舟,
希望煩悶的塊壘也能隨涼風而逝,
輕輕的歌頌涼爽的心情。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早春浮生(中)



















坦白說,剛到台北時
已經不復有大學時的印象了。
雖然如上圖一的文學院櫻花樹依然盛開,
然而那又如何?
雖然青山依舊在,但是幾度夕陽紅之後,
早已把雙十年華埋在春泥中,而又沒有護花的貞烈。

另一方面師大夜市商家的變動讓我唏噓不已。
不誇張,以前記得的店,差不多四成以上都換掉了。
取而代之的是衣服、精品店。
看似變得多元,卻把師大夜市異國和平價美食並存的特色掩蓋了。
之前帶朋友要吃宵夜,沒想到以前午夜的燈火通明,
變成了稀稀落落的幾點閃燈。
也許之後要考慮轉戰南機場或景美了。
不過幸好左撇子、三兄弟、水餃店還在......

至於永康街也一樣,
絕對不是冰館倒了才沒落。
我大一大二時便有端倪。
拉麵沒有想像中的好吃,冰店和仿南部小吃店也成零星分布......
現在去那邊,除了紅蜻蜓居酒屋、平成屋壽喜燒等高級料理,
其他像是無骨鹹酥雞、金雞、高記也只是勉力支撐。
而我絕不認為鼎泰豐是永康街的一部份。(雖然大家都叫它永康街鼎泰豐)
現在永康麗水商圈的剩餘價值,
大概只剩下去一睹央行總裁彭淮南吃滷肉飯的尊容吧。

上圖二、圖三是艋舺龍山寺和剝皮寮老街的一景。
本來豬頭雪猴叡只是要去龍山寺求平安,
然而我得知連同剝皮寮、西門町都在離我學校5公里(15分鐘)內的車程時,
決定把這附近都逛一下。
(包括西門町、華西街、南機場)
當然我們的焦點還是在朝聖宗教和歷史建築,
但是我們也邊思考,
到底古蹟跟商業結合的行為,
有哪些展望,又有哪些限制。
比方艋舺跟西門町之間雖然隔得很近,
但是很難在目前的遊覽路線中,看到把這兩個點結合在一起的利多。
這麼一來,就更需要將旅遊景{點}拓展成旅遊{區}
畢竟歷史發展也不只是點跟線,而是面甚至是立體的。

另外,上圖四則是貓空夜景。
我們知道貓空已經重新開放了。
然而對於貓纜的看法卻是毀譽參半。
先把這些擱置在一邊
在晚上騎車到貓空吹風,是一種難得的感受。
台北市原本就燈紅酒綠,加上是從鳥瞰的角度來看,
以101為中心的棋盤式夜景可說煞有規模。
當然也很多人更喜歡去指南宮或動物園,
然而對我來說,只有空曠的景色,
才能讓我稍稍回憶起少時從頭汴坑、大坑往山下看的蒼涼感受。

都市的小景,不是說沒有可觀之處,
只是說暫時忘卻煩惱(即使是借酒澆愁也好)尚可,
但是那種想要整天泡在外面的地理格局卻有些支離破碎。
幸好現在自己有車了,
才不至於將眼界侷限在捷運或公車沿線。
(重要的是我算了一下,騎車比較省錢......)

早春浮生(上)

立春......卻不是立刻四季如春......



以上四張圖,都是在中部拍的。
寒假的時候,
陸續去了台中的太平(如月光森林)、新社(如薰衣草森林)、清水(如高美溼地)、
谷關(瀑布和櫻花)、豐原(廟東)、大甲(如鎮瀾宮)......
又去了彰化的鹿港(老街)、王功(漁港)、田尾(如公路花園)、八卦山、
也去了苗栗的南庄和勝興、新竹的內灣、南投的集集和清境農場......
應該還有漏掉很多。

也許因為我是中部人吧,所以我還是要說我愛這裡的一切。
也許發展不夠快,但卻自有閒適的步調,
也許算計不夠多,但卻自有濃厚的人情味。
只是有時候能夠一起分享的人也很重要。

雖然是回想的美好,
但卻比當下的充實更加甜美。
其實不應該這樣的,感覺沉溺在過去中,
然而研究所前幾週,我卻也不由自主的出現了淡淡的鄉愁。

也許不是台北不好,但是卻忍不住想說,歸屬感還是在這裡。
直指自己的內心,問問自己,是不是不願意被冷漠沾染?

其實很多小時後的回憶也變了:
龍谷大瀑布封閉了。
田尾的花變漂亮卻變貴了。
勝興火車站變熱鬧而商業化了。
清境農場民宿變多而美景變少了。

也許改變並不是不好,然而偶爾讓我貪婪的在記憶中賴床有何不可?
不知道是不是新的生活變得太快,所以開始想要不變的幸福。
偷偷笑我長不大也沒關係,如果童心已泯,
又如何在一次次的近身接觸中,
得到意外發現桃花源的感動?

這幾天,又騎著車到北屯、西屯、南屯亂晃,
聽著親友說南屯以前是老街、西屯以前什麼都沒有、
加上徘徊於現代與世外的北屯,
也許還應該說,滄海桑田也是滄田桑海。

那麼,暫且歇一下,買碗台中小鎮的豆花,
慢慢享受著僅剩的冬陽吧。
下一回,還得看看3月台北的浮生。

2010年3月9日 星期二

新氣象......嗎?

即將邁入碩一(下)第三週了。

其實我的心態應該還是碩一上吧。
畢竟我「形式上」的碩一上大半都在役期中度過了。

其實這種感覺很彆扭。
往好處想是:
一、提早一學期讀,似乎比較不浪費時間。
二、提早一學期讀,可以避免被師大不知從哪裡想出來的新政策毒害。
(畢竟新政策總是「既往不究」。)
三、可以堂而皇之的全部都修只開一學期的課而沒有罪惡感。
四、冬天搬家比較不會流汗。


但是,卻有更多令我不知所措的點:
一、同學和老師覺得我是忽然冒出來的幽靈學生。
二、碩一下當碩一上念,不知道原來的碩一上會不會被算在修業年限裡。
(那感覺就「虧」半年~!)
三、刺激感太重了,何況我還是「踢館」的,一堆史料和研究法都不知道>"<
四、很多「故人」用言語和眼神懷疑我幹嘛想不開去念史研所。
五、同學都各忙各的。又或許說小團體已經出現。

我可以理解碩班課程內容原本就跟大學完全不一樣。
可是我總覺得......少了什麼東西?
像是上班的同事一般,一下班(課)就老死不相往來。
當然也有一些同學約好吃飯討論,可是我不知道怎麼插嘴。

煒欣(這學期「不幸」會跟我這笨蛋一起上8學分課的同學)
看到我跟台史所的相談甚歡,說我跟台史所的很合,
我回答說:「有跟人聊天交流會比較快樂啊!」
煒欣回答:「所以你現在已經開始感覺到不快樂喔?!」

煒欣的問句沒有錯,錯的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我希望這種格格不入的現象可以趕快消失,
也希望可以沒有隔閡的跟小妹妹(同學)們打成一片。
可是坦白說,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擺脫這種困境。
雖然多要了好幾個MSN,但是總覺得不知道從何開頭。
一來是還不知道要找啥話題好,
二來是大家也都掛離開忙碌、匆忙上下線,
我總覺得我多敲一次就多打擾一次。

然後雖然我總是(心虛的)掛在線上,但是也開始不期待可以聊到天。
「體中何如」式的問句問久了,開始覺得自己是白癡。
並不是說我討厭噓寒問暖,只是我好像開始忘記,之後該講什麼。
也許服役不見得會讓智商減半,但我的反應速度似乎跟年齡漸成反比。

其實我也想很自然的露出笑容,
可是這兩個禮拜,我發現自己不是苦笑就是冷笑。
我好像開始想不起來該怎麼開心。

雖然我還沒像豬頭叡(我弟)一樣,覺得生活一成不變,
可是再來呢?當人情味越來越少的時候,
是否我也會開始灰敗,繼續冷漠而不覺得自己冷漠?

然後現在窗外還該死的下著雨。
如果我可以不要臉的大聲說我的心中也下著雨,
希望在我臉上開始下雨的時候,會有一個人幫我撐一支小傘......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魔魔的「慢工出細活」。

一般來說,
對於魔魔的工作態度敘述,
通常會以「勤奮、確實」作為基調。

也有部分的分析認為,
魔魔具有「慢」的特質。

對於「慢」這個詞的固有解釋,
相信魔友多半已有基本認知。
那麼,為什麼這次又要來講「慢工出細活」?

也就只是想幫板友更加認識、善用自己的「慢」而已。

1.「慢」不是罪過。有罪過的是「怠慢」。
基本上,我有理由相信大部分的魔魔們在面對一項任務時,
是願意把這件事做好的。事實上是通常也做得很好。
不過我們都心知肚明,追求完美主義的魔魔,
總是覺得這邊少了一塊,那邊缺了一角,
永遠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更有甚者,
一開始就極度自卑的以為,「我一定做不好的」,
所以可能會放棄一些堅持,反而成果落後他人甚多。
結果,人家說我們「怠慢」,甚至「傲慢」。

各位魔魔們,要知道,「怠慢」是一種被評論的態度。
現實是殘酷的。每個人的時間都一樣多。
所以你與其擔心一大堆潛在的疑慮而緊張到遲遲不能動手,
有時候反而從「做中學」會得到更多。

2. 慢要慢得有格調。
這就是小的主要想跟魔友分享的部分。
因為慢,所以魔魔有更多機會觀察到別的星座忽略的部分;
因為慢,所以魔魔能夠細細品嚐做一件事情的樂趣。
當然,「慢」的背後,必須要有足夠的能力支持。

我相信提早做計畫,或是提早開始動手,都是
各位聰明的魔魔們能夠想到的。

那麼,在此還要補充一點大家可能可以試試看的:
讓自己「比以前還慢」
並且給自己的「慢活」一點獎賞。

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唸書來說:
其他十一個星座的人可能各有各的讀書方法,
但是魔魔可能會特別認真的在每一頁的每一行劃上記號;
也許還覺得自己聽課不夠,還會想利用錄音檔整理簡單講義,
也許還覺得課本不夠,所以還去找一些課外相關的讀物補充。
聽起來很腳踏實地,很「慢」,不是嗎?

但是我必須告訴各位,「還可以更慢」。
比方說,魔魔可以主動出擊,找若干好友組成讀書會,
把要考試的進度分好,大家各自準備,若干時間後再做分享。
我明白或許魔魔習慣單槍匹馬,或許難以信任別人的幫助。
然而,這就是一個練習「慢活」的機會。
由於絕大部分的工作有其他人幫忙了,
魔魔不就可以空出更多時間去做更多喜歡做的事嗎?
(比方逛街、玩寵物、陪親友......)
即使最後發現有人偷懶不按進度分享讀書心得時,
一來你可以學到「磨鍊修養」,二來可以學到「危機處理」。
而我認為這些都是魔魔需要加強的特質,
也許因此搞砸了一次考試,但是,我們也看清了
哪些朋友值得依賴,哪些「損友」應當敬而遠之
也就是說,我們改了一個「態度」,用更閒適、看得開的心情,
獎賞自己長期以來彈性疲乏的心靈,豈不快哉?

當然,星座的特點也許有一定的基調,
但是我想分享給大家的是:
沒有最糟糕的星座,只有不願去蕪存菁的星座。
希望理性的魔胞們,
都可以一起來想一下,
要怎麼讓「慢」成為心的曼妙之處。

2010年2月5日 星期五

2010/02/05,玉寶,歡迎來我家~!
















可能都是要到邂逅的那一刻,才會知道真正的鍾情為何。
這次連我都很意外,沒想到在這麼短的時間內,
就找到這隻白博美,而且只用了兩小時的時間考慮就決定帶他回家。

並不是說一時衝動,而是因為家人顧及到我的氣喘,
加上也瞭解到養寵物的準備如同養小孩,
因此遲遲無法下定決心。

然而,這次我只花了三天的時間,就想到「玉寶」這個名字
(但是我承認,我是連睡覺、上廁所這種時候都在苦思名字)
或許也算是一種緣分吧?
對於親友問我的命名由來,
我回答:
「身白如玉;量稀似寶。更取諧音『遇寶』之意。」
也許這樣的期待有點太理想了,但真的希望
我們家和玉寶的未來,能互相激盪出好運道呢!

玉寶才兩個月大,是個相當調皮的小子,
不過比起大家對「博美個性敏感」的評價,他已經算是很乖巧了。
在跟玉寶玩的時候,總是想到「與狗狗的十個約定」:


1.在你把我帶回家之前,請記得,我的壽命約有10~15年;
你的離棄,會是我最大的痛苦。

2.請給我一點時間,讓我了解對我的要求是什麼。

3.信賴我--那對我非常重要。

4.請別對我生氣太久,也別把我關起來當作是懲罰。
你有你的工作,你的娛樂,你的朋友,但你是我的僅有。

5.請偶而對我說說話,縱使我不懂你說的內容,
但我聽的懂,那是你的聲音在陪伴我。

6.你要知道無論你如何對待我,我將永遠不會忘記。

7.當你打我時請記得,我其實擁有可以咬碎你手骨的尖銳牙齒,
我只是選擇不咬。

8.當你因為責罵我的不合作、固執或懶惰之前,請你想想,
是否有什麼正困擾者我。或許我沒獲得我應有的食物,
我已經很久沒在溫暖的陽光下奔跑,又或者我的心臟已經太弱及太老。

9.在我年老時請好好照顧我,因為你也是會變老的。

10.當我要捱過最辛苦的歷程時,請千萬不要說「我不忍心看他。」
或者「讓我不在場時才發生。」只要有你和我在一起,
所有的事都會變得簡單容易接受。請你永遠不要忘記,我愛你。

玉寶,謝謝你,我也會愛你。

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

[轉錄]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全文轉載自此: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本文作者為新竹的英文老師)
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每次看到有什麼IELTS,托福,GRE考試統計成績公佈,全國一片烏鴉鴨的
檢討聲浪,身為英文老師的我,都有種罪惡感,好像自己該被拖出去槍斃一樣。

我們都知道,英文很重要。

我們是個海島型國家,我們必須依賴
四通八達的網絡和別的國家取得貿易的機會;
我們是一個相對弱勢的國家,我們必須依賴大陸以外的強國
提供某種形式的外交、武力保護。

英文,對我們而言,不僅是一種國家競爭力的表現,同時,也代表著,
我們這個國家在國際發聲的可能性。

然而,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我開始常常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我家巷口每天8點的垃圾車事件。

我家這個社區,算是新竹一流學區附近重要的社區之一。
清大、交大、竹中、竹女,還有新竹幾個升學率超好的國中
都剛好非常接近我們的學區。
社區裡面的人,看得出來,都有一定不錯的社經地位,
談吐、待人處世也都很得體。我們在這邊住了一年多,
一直都很喜歡這個社區的氣氛和氣質。

每天8點,大家拎著垃圾站在巷子口等垃圾車,打聲招呼就開始閒話家常,
里長也常常在這個時候,跟我們湊合著討論一些社區哪邊的路燈不夠亮,
哪裡的危險路口應該要增加一些交通號誌的設備。

一切都很好,也真的沒出現過什麼讓我們非常困擾的問題。
一直到過完年之後,有一戶移民國外的住戶,搬回這個社區。

每天8點,一樣在那個巷子口,一樣在等垃圾車,一樣大家都拎著
一袋袋的垃圾等著「少女的祈禱」音樂聲越來越靠近。

但是,等了2分鐘之後,開始有人咒罵,
「這是什麼爛國家,連倒個垃圾都要等這麼久?」
接著,她剛好自己站在她家冷氣的下方,被冷氣排出的水滴了幾滴,
她又開始抓狂,
「台灣真是個爛地方,連冷氣都這麼爛!」
最後,就在垃圾車已經近在眼前的時候,她氣呼呼的轉身,拎著她的垃圾,
迸的一聲甩上她家大門,嚷嚷著:
「我不倒了,國外才不會這樣」!
接下來連續好幾天,我們社區開始出現大白天就有人不管垃圾車幾點來,
直接把垃圾袋扔在巷子口。

等到晚上,垃圾已經腐壞,臭氣沖天,不然就是被流浪狗、流浪貓抓破
垃圾袋,垃圾在社區四處散落、飛揚。里長因為她家冷氣機滴水的問題,
好意去提醒她會被環保局開單,被她破口大罵:
「你們不要以為我住在國外,就可以刻意刁難我!」

後來我從鄰居們那邊輾轉得知,她們一家都是學歷高、收入高,很早就
申請了綠卡移民到美國去。「她們的小孩英文都很棒耶,國小開始就請
外國人來一對一家教」,一個歐巴桑用著羨慕和崇拜的語氣這樣說著。

我開始回想,從我學英文以來,我週遭那些英文說得非常流利的身影。
在新竹公車站,一大群實驗中學的學生,明明在台灣卻刻意用英文在交談。
有一位教授說,他只要聽到人家唸「 frustration」這個字,他就可以
知道這個人英文程度怎麼樣。我在輔大英文系,一大群的「台北幫」,
英文說的像外國人一樣好,打扮、穿著也非外國名牌不可。
還有一個出書的英文小魔女,她的媽媽很驕傲的在電視上說,
「我的女兒英文學得太好,現在連說中文都有外國腔」。

我們學英文,是為了要讓自己的同胞把我們當成外國人一樣崇拜?
我們學英文,是因為我們發音要標準,講話才比較有份量?
我們學英文是因為,那個語言所代表的東西比較崇高?
還是,我們學英文,是為了要把自己變成外國人?
又或者,要像我的鄰居一樣,學英文是為了要去外國生活,然後回來嘲諷
那些乖乖遵守垃圾不落地的善良老百姓是沒見過世面?

那些實驗中學的孩子,我常常看到他們一大群聒噪的喧嘩,完全不理會車上
的其他人要休息。那位教授,一天到晚在挑剔別人的發音問題,卻可以講出
「長的太醜的女生就應該要閉嘴」、
「黑人的嘴一看就很噁心,不過,沒辦法,他們是非洲來的」
這類充滿性別、種族歧視的話。

我那些台北幫的同學,把打工賺錢買名牌當主業,上課當學生才是副業。
如果你和他們同一組做小組報告絕對會倒大楣,因為他們沒空上圖書館找資料,
討論沒建設性的意見,他們只好負責上台做口頭報告的部分。結果,
輪到他們上台做小組的口頭報告的那天,他們因為前天熬夜打麻將缺席了。

這也讓我想起,我爸在住院的期間,我媽一直打電話來跟我說她不懂
醫生在說什麼。我剛開始以為是我媽很魯,很難以溝通。
後來索性我請假回家一趟,我才真的搞清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原來是那位醫生,對著一個目不識丁的鄉下歐巴桑,講了2句就要夾雜一長串
的英文,那一長串的英文中還包含了英文專有的醫學名詞。我站在那邊,
聽那位醫生講了一大堆中英文摻雜的病況說明。
我用了更長一段的英文一句一句慢慢的回他,他愣住了,也嚇到了。
但是,除了當下有反擊的快感之外,我不覺得驕傲,也不覺得開心,
因為我想到了,在這家醫院裡面的其他的病人
,這個台北來的大醫院是怎樣的看待、對待他們。

英文很重要,但是,是否,我們都用著一種扭曲的心態奉承著這個語言?

我認識的一個外國教授,有一天忍不住對我說,台灣人常常在問外國人,
"Can you speak Chinese?"
他剛來台灣的時候覺得很疑惑,因為他們英語系的國家,通常都是會用
"Do you speak English?"
對他們來說,語言是一種是在生活中使用的習慣,而不代表某一種特殊的
能力,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他們會用「Do you 」
而不是用「Can you」來造這樣的問句。

這一陣子,又聽到另外一個常常出席國際研討會的教授在思考,
為什麼只有亞洲的學者,在國際研討會發表自己的文章時,
每個人一開頭都先說,
"I am sorry.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明明那些德國、法國的學者,他們說英文的德國腔、法國腔才真的讓人難
以辨識他們在講什麼碗糕。

我在研究所的另外一個教授,有一天聚餐突然聊起了他一些移民也是
教授級的朋友,他說,這些朋友很妙,移民到了國外之後,唯一的休閒娛樂
就是聚在一起,一起數落台灣有多差勁、有多落後。
非常相似的,一位到英國拿博士學位的學長跟我談到,他在英國的時候
被一個外國朋友問到:「為什麼很少聽到你們台灣人稱讚台灣?」

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我們不時的在強調及早學英文有多重要,我們要一群孩子連母語都還不熟悉,
就要他們去學英文,這個教育政策底下,我們透露著對自己文化的輕蔑,
是否也反應著我們這些大人莫名的自卑?我們都在說學英文才會有國際觀,
但是,說出這樣的話語的人,他們除了CNN和BBC 看得到的新聞和評論,
他們還熟悉哪些外國文化和政治角力?

真的,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從我們社區的垃圾車事件,我就開始不停的想要回答這個問題。

所以,有一天,我花了 1節課的時間,和我的學生用說的、用畫的、
用唱的聊了到底為什麼我們要學英文。

我們有一個結論,台灣很好,所以,我們要用英文幫助台灣走出去,
我們約好,只要遇到外國人,都要跟他們說最少三件台灣很美好的事物。

台灣還可以更好,所以,我們帶著台灣的問題走出去找答案,每一次到
國外去,我們都最少要找到 3個答案回來幫台灣解決它的問題。

今年暑假過後,我很期待我的學生會帶哪 3個答案回來。

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2010新年快樂!

送走了2009,
迎接嶄新的99!

因為有反思,所以才有前進的力量。
去年一整年,絕大部分都在役期中度過。
也許是考驗,也許是試驗。
對我來說,也或許成為一個還算重要的里程碑吧。

在生日的今天,
也希望自己和所在乎的大家,
好運能夠長長99!

豆芽菜小羊
2010.01.01